即時文摘

乾坤挪移須平穩有序(文:劉進圖) (09:00)

香港正經歷巨大的結構性轉變。一方面,數以萬計對人權自由狀况失信心的市民移民海外,令許多企業面對人才荒;另一方面,內地致力發展大灣區,深圳前海特區擴大7倍,向香港人才招手,令許多企業躍躍欲試。這兩股熱潮合力下,香港人口可能持續數年錄得負增長,城市的發展模式將和過去顯著不同,在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平穩有序,讓有意去海外或內地發展的人安然成行。

從二戰結束至今,香港一直是一個移民目的地城市,上世紀50、60年代,大量內地人民移居香港,在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下成家立室,戰後嬰兒潮成了香港人口增長主力。到了1980、1990年代,內地單程證移民香港經中英協商後,定為每日150人,彌補了香港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使香港人口持續增長。

這波移民潮走的人 打定主意不回流

回歸前,前途問題觸發的移民潮雖令增長一度放緩,但未有扭轉人口發展趨勢,及至回歸後政局大致穩定,香港人口亦拾級而上,既為樓房消費等市場提供需求,也對政府的各項公共服務造成壓力。總的來說,香港過去70年賴以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口持續膨脹;高地價政策、以土地收入補貼公共服務等發展模式,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如今,這個基礎動搖了。許多調查報道顯示,這一波的移民潮與1980年代的不同,那時候離開的香港人主要是想買保險,在海外坐完移民監便紛紛回流,這一波走的人是對香港徹底失望、打定主意不回流的,是一家大小一起走的,是變賣了資產離開的,由此造成的人口和資本外流壓力,遠遠大於過去的移民潮。

大灣區急速發展 吸走許多港人精英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急速發展,也會吸走許多港人精英,尤其是過去十數年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大學生、專業人士,他們本來就相當適應內地生活,也有親人朋友在內地,回去大灣區發展可謂如魚得水,加上有各種薪金和房屋津貼,等於拿香港工資在珠三角過日子,一旦港式教育和醫療服務開遍大灣區,他們實在沒有任何回流的誘因。這股移民潮同樣是結構性的,影響不容小覷。

當然,只要北京願意,隨時可以加大移港人口力度,就算單程證數目不變,只要放寬各項升學、就業、專才等移民配額,就能填補香港失去的人口,問題是北京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政治評論者說,為了「溝淡」香港的反共人口,使藍絲取代黃絲成為選民大多數。其實,在選舉制度大變、《國安法》無孔不入的新情勢下,這個「溝淡」的政治需要已經可有可無,北京更看重的似乎是香港貢獻大灣區發展,令南中國大灣區超越美國西岸灣區,成為世界矚目的科技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從這個宏觀戰略目標看,把香港精英人口分流至大灣區,的確比拚命輸出移民溝淡香港原有人口重要。

特區政府對未來規劃 要作兩手準備

假如這個分析更貼近事實,特區政府對香港未來的規劃,就要作兩手準備。其中一手是以人口持續下跌為前設,換上另一套未來人口估算,重新部署財稅及公共服務策略。在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若能保持社會大環境平穩有序,就是功德無量。從這個角度看,人大常委會在習近平與拜登通話前夕,叫停表決「《反制裁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避免刺激外資銀行撤出,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