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中國嚴打追星 誰有資格做偶像?(文:陳帆川) (09:00)

中國當局嚴打追星,包括整頓「飯圈」、禁止娘炮、封殺私德有損的一線藝人。中國青少年不崇拜明星藝人,還可以封誰做偶像?

只要打開新浪微博和百度熱搜,就能感受到中國網民對娛樂新聞的熱愛。撇除小量莫名其妙地登上榜單的國家政策,其餘上榜的話題,幾乎清一色是八卦新聞。同時,中國大陸直播平台的打賞文化也是領先全球,網民不惜為素未謀面的偶像一擲千金。

有分析認為,這是一孩政策下的孤獨感使然,亦有分析稱這是當局樂見的「奶頭樂」現象,讓國民沉醉於娛樂活動之中。姑勿論原因,年輕一代就是愛追星,問題是社會上有什麼星讓他們去追?

主旋律英雄人物? 難令人心悅誠服買帳

除了明星藝人,中國大陸一直不缺乏國家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包括每次災難後備受推崇的人民英雄。最近上映的《中國醫生》,就是歌頌武漢醫護人員。不過這些「季節性」主旋律英雄人物,難以持久,也過於呆板,青少年難以心悅誠服地買帳。

好幾年前,李嘉誠和馬雲也是人民的偶像,有關他們的金句與事迹,不論真假,皆傳遍網絡。然而,他們比明星藝人更早一步受到官媒關注,早已退出偶像行列,成為媒體忌諱。

很多人小時候作文寫「我的偶像」,寫明星太庸俗,寫富豪太市儈,寫歷史人物太遙遠。部分不落俗套的學生,可能會受父母影響,寫品格高尚的政治人物。在十多廿年前,香港學生普遍還是政治冷感的時代,文章裏如果出現司徒華、李柱銘、劉曉波等名字,算是非常突出,能令普遍教師留下印象,也不會惹起任何政治麻煩。

那是中學生獲鼓勵上《城市論壇》發表意見的時代,現在回看,恍如隔世,連《城市論壇》都不復存在。

大時代下小人物 比錢和權堆砌的更值尊敬

今時今日再寫偶像,可以寫誰?是當權者、俊男美女,還是公關技巧了得的公眾人物?《人民日報》說拜偶像也要風清氣正,我不熟悉在中國大陸誰有這資格,但在香港,手到拿來都是例子。

例如一位從後勤走上前線的人物,學業成績驕人,負笈海外,卻因公義之心返國,放棄一般人定義的錦繡前程,為弱勢群體維權,直至身邊伙伴身陷囹圄,她依然故我,堅持信念,置身鎂光燈下仍拒絕往自己臉上貼金。又例如一位導演,將香港的故事帶往全球首屈一指的殿堂,面對傳媒仍然不卑不亢,在香港安身立命。這些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比起很多由金錢和權力堆砌起來的偶像,更值得尊敬。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