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民主黨是要「求生」還是「求死」?(文:盧文端) (09:00)

筆者8月23日在《明報》發表〈民主黨的死症與活路〉一文,指出民主黨如果全面禁止成員參選,只有「死路」一條。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民主黨成員更是廣泛傳閱。有人說文章是「威脅恐嚇」,更多的人認為是「指點迷津」。從本意來說,本人對民主黨並無「威脅恐嚇」之心,倒是有「善意提醒」、「曉以利害」之意。有朋友看到民主黨的回應後問筆者:民主黨的主事者到底是要為民主黨「求生」還是「求死」?對此,筆者有5點分析與大家分享:其一,民主黨無論「求生」還是「求死」,都不會對新選舉制度造成什麼實質影響,有人以為新選制不能缺了民主黨,以「罷選」威脅中央,是嚴重誤判;其二,選委會資格審查,鄭松泰被DQ和狄志遠「入閘」,向民主黨「求死派」與「求生派」展示了兩種不同結果和前途;其三,民主黨在囚的核心人士為民主黨「求死」,他們自己沒有前途了,就一定要民主黨「陪葬」;其四,民主黨的「求生派」要求參選既是為了個人前途,也是為民主黨「求生」;其五,民主黨需要有政治智慧和膽識的識時務者主持大局,否則,「求死派」就會「求仁得仁」了,「求生派」也只有另起爐灶。

鄭松泰與狄志遠個案有重要啟示意義

有人說,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所以新選舉制度不能缺了民主黨參選。這種說法雖然表面看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實際上並不正確,有很大的誤導性。「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確實為包括民主黨在內的泛民人士預留了參政空間,但這不等於說,新選制離不開民主黨,更不能說,沒有民主黨參選就是「清一色」。對此,筆者要強調兩點:一是今年底的立法會選舉,不管民主黨是否參選,都一定會有泛民人士參選,其中極可能還有民主黨的人,他們或者以民主黨成員的身分參選,或者退黨參選;二是並非新選制需要民主黨,而是民主黨如果「求生」就需要參加新選制下的選舉。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最近公布了選舉委員會選舉的審查結果,有兩個人具有指標意義:一個是被DQ的鄭松泰,另一個是成功「入閘」的狄志遠。這兩個個案對民主黨具有重要的參照啟示意義。

鄭松泰被DQ,事實清楚,眾所周知:一是參與激烈的暴亂活動;二是公然作出一些蔑視國家和挑戰「一國」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到,儘管新選制不排斥民主黨參選,但民主黨成員中有類似鄭松泰行為的人,即使報名參選,也過不了資格審查一關。至於民主黨中涉嫌違反《國安法》已身陷牢獄的人,基本上是參選無望。香港國安法明確規定,任何人經法院判決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即喪失作為候選人的參選資格。這也是透視身在獄中的民主黨核心成員為何激烈反對民主黨參選的一個重要觀察點。

狄志遠曾加入民主黨並位至副主席,當然屬於泛民人士。之前有人將狄志遠稱之為中間派,是因為那個時候泛民全面激進甚至暴力化,類似狄志遠這類溫和務實的泛民人士不能融入其中。現在,社會復常,激進路線已無存在空間,狄志遠也應該「正名」其泛民身分。狄志遠對外強調自己仍是「民主派」,也是很自然的事。狄志遠既沒有參與社會暴亂,也無衝擊「一國兩制」底線的言行。他能夠「入閘」參選選委會,實際上也是告訴民主黨內的溫和務實人士,他們可以「入閘」參選,而且有機會當選。

民主黨若強行阻止參選 可能觸犯國安法

對於參選問題,民主黨內分為兩派:一派是所謂「罷選派」,也就是「求死派」;另一派是「參選派」,也就是「求生派」。

民主黨的「求死派」以身陷牢獄的民主黨成員為核心。他們滿腦子想的是如何以「罷選」宣示不滿對抗情緒,卻不反思自己犯了什麼錯,更不檢討對民主黨陷於今天的困境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他們在獄中發出措辭激烈的「罷選」信件,對整個民主黨造成巨大壓力,大有迫使民主黨走向全面對抗的架勢。據了解,民主黨內瀰漫一種「悲情」氣氛:如果民主黨成員參選立法會,如何對得起這些被關押的民主黨成員?這種被人刻意營造的、具有強烈脅迫感的氛圍,使得一些民主黨成員明知不參選是死路一條,但卻不敢向「罷選派」說不。

必須指出的是,社會上已有輿論提醒民主黨,倘若強行阻止成員參選,等同是對新選舉制度的挑戰和破壞,有可能觸犯香港國安法。香港國安法第29條規定,「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進行操控、破壞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屬於犯罪。身為民主黨副主席的李永達出逃,已經因為其與黎智英的密切關係,引發外界猜測民主黨是否有勾結黎智英觸犯國安法的問題。如果民主黨在參選問題上肆意妄為而觸犯國安法,那就會真的是萬劫不復,死路一條了。

民主黨的「求生派」是一班溫和務實的泛民人士,以專注地區事務的人士居多。在新選舉制度下,這些人不僅有參選的空間和機會,而且有參選的願望和動力。他們主力服務社區,得到一些地區居民的支持,有較為穩定的票源基礎。他們可以就特區政府的政策表達一些與建制派不同的意見,發出他們所代表選民的利益訴求,讓特區政府能夠兼聽則明,施政兼顧各方利益,這對香港實現良政善治有正面作用。

事實上,民主黨的「求生派」爭取選民支持的工作並沒有鬆懈,看看他們在地區上聯絡居民和宣傳政績的廣告牌,以及不斷就經濟民生問題舉行記者會,就可以知道他們一直在積極準備參選。雖然說,他們要求參選有個人利益和前途的考慮,但同時也能夠帶動民主黨走上「求生」之路,而且是香港社會希望見到的,所以值得鼓勵。

民主黨是否參選 是激進與溫和路線之爭

有人說,民主黨面對選舉的「兩難」不在於路線,而在於「心魔」;也有人說,民主黨的「棄選論」是被情緒牽着走。這些說法雖然有其道理,但卻流於表面化。在筆者看來,民主黨是否參選之爭,實質是「罷選派」的「激進對抗」路線與「求生派」的「溫和務實」路線之爭。筆者對民主黨的朋友講過,識時務者為俊傑。今天的民主黨,需要有政治智慧和膽識的識時務者主持大局,推動民主黨適應香港國安法和新選制下的新形勢,重回溫和務實路線,即使以黨的名義參選暫時難以達成共識,也要為個人以民主黨成員身分參選留出空間,為民主黨走出一着「活棋」。

今天的香港已經進入全面撥亂反正時代,香港的政治格局進入大洗牌時期。正所謂「天要下雨,娘要改嫁」,如果民主黨不再有能夠支撐大局的智者,而任由「求死派」主導,死抱激進對抗路線不放,一條路走到黑,那也就死不足惜了。再說,香港少了一個搞對抗的政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屆時,民主黨的「求生派」大可自謀生路,自立門戶,相信也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編者按:狄志遠是選舉委員會選舉社會福利界候選人,讀者可於bit.ly/3n8BHlE查看該界別候選人名單)

作者是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