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人如何看新聞是否公允(文:梁家權) (09:00)

眾所周知,傳統新聞學追求報道須客觀中立、持平和公允。雖然不少新聞工作者會恪守這個專業信條,但受眾是否認為公允則是另一回事,因他們的觀感往往會受到自身背景和意識形態所影響。今年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布的《數碼新聞報告2021》就觸及了新聞公允觀感(perception of fair news coverage)這個議題,調查了世界各地的新聞受眾如何評估當地傳媒報道他們的性別、年齡層、政見等事宜時,是否表現公允。該中心研究員早前已撰文分析德國、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地(見文末的參考資料)的情况。本文則嘗試利用香港的數據來闡述本地的情况。究竟香港受眾認為哪些報道是公允、哪些卻是不公呢?

該研究利用了網絡問卷調查,訪問超過1500名香港受訪者。表1的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本地新聞報道他們的性別、年齡層、居住地方時,表現是公允多於是不公允的,當中認為性別報道是公允的比例最高,達46%。如果撇除「不知道」的比例,純粹將「公允」和「不公允」的比例相減,我們可計算到「公允觀感淨值」為正數24.4百分點。按同樣算式,受訪者認為傳媒報道其年齡層和居住地方的公允觀感淨值分別為15.7百分點和13.4百分點。但是,當問及傳媒報道他們的社經階層和政見的時候是否公允,受訪者的觀感則是相反。就報道社經階層而言,38.2%受訪者認為報道不公允,比例多於認為是公允的31.4%(淨值為-6.8百分點)。至於報道政見方面,認為不公允的比例是45%,而認為公允的比例只有22.6%(淨值為-22.4百分點)。這結果反映了在芸芸新聞當中,香港人認為傳媒報道他們的政見是最不公允的。

港人認為報道性別最公允 報道政見卻不公

以上數據概括描繪了香港受訪者整體的新聞公允觀感。如果我們就不同群體進行次組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到他們的看法有何差異。表2顯示了各個報道議題的次組分析結果。

首先,就報道性別而言,有47.6%男性認為傳媒報道他們是公允的,略高於女性的44.7%。但同時,男性亦比女性更多認為傳媒對他們的報道不公(24.8%比19%)。總的來說,女性的公允觀感淨值比男性的為高(25.7百分點比22.8百分點)。這個結果是有別於其他調查地區的情况。例如,在德國、英國、西班牙和日本等地,女性比男性更認為新聞對待他們是不公允的。這是否反映香港傳媒處理性別議題的手法跟其他地方的傳媒不同,則尚待更多研究證明。

就報道年齡層而言,明顯看到愈年輕的受訪者,愈認為傳媒對他們的報道不公。在18至24歲的群組中,認為不公允的比例(34.5%)高於認為公允的比例(23.9%),觀感淨值是-10.6百分點。雖然調查沒有問及年輕人為何有此觀感,但箇中原因卻不難推測到。誠然,在過去兩年的社會衝突中,不少傳媒都大幅負面描繪香港青少年的言行。不論這些描繪客觀上是否正確,被負面描繪的當事人主觀上感到不是味兒是可以理解的。相反,較年長的受訪者則會認為傳媒對他們的報道是公允的:45至54歲和55歲或以上的受訪者的觀感淨值都相當高,分別是26.5百分點和26.1百分點。

就居住地方而言,在港島居住的受訪者最認為傳媒報道他們的居住地方是公允的(47.2%比19.6%),公允觀感淨值為27.6百分點。其次是在新界及離島居住的受訪者(淨值為12.1百分點),最後是九龍區居民(淨值為7.3百分點),三者均為正數。由於香港只是一個小城市,一直以來少有研究去細分不同地區的新聞受眾。但今次這個研究結果或許初步反映了,新聞觀感與地區環境有一定關係。若以常理解釋,港島居民之所以有一個較高的正數淨值,或可歸因於港島是香港的政經中心,故他們感受到港島在新聞上的呈現通常會較為正面。

至於傳媒報道不同社經階層是否公允,在受訪者當中,家庭收入水平較低(年收入少於15萬元)的受訪者最感不公(淨值為-10.7百分點),其次是家庭收入相對中層(年收入15萬至少於70萬元)的受訪者(淨值為-6.2百分點)。而家庭收入較高(年收入70萬元或以上)的受訪者,其公允感和不公感是參半(淨值是輕微負數,-0.4百分點)。

對政治愈熱中 愈感報道政見不公

文章早段提到,香港人最認為傳媒報道他們的政見時不公允。要了解這個情况的成因,最直接當然是分析不同政見派別的受訪者有何差別。可惜的是,雖然調查有問及受訪者的政治取向,但它採用的政治取向分類是「左派」和「右派」,而不是更符合香港情况的「泛民主派」和「建制派」。

有見及此,這裏以「政治興趣」這個變項做替代分析。數據顯示,對政治愈大興趣的受訪者,更傾向認為傳媒報道他們的政見不公,其公允觀感淨值為-27百分點。相較之下,對政治不甚感興趣的人,其不公感會相對低。這結果不難理解,因為當人們愈熱中政治,自然會對自己的政見是否得到公平對待更上心。故一旦發現傳媒報道不合自己心意,會更敏感地覺得不公允。

最後,分析亦發現,這個不公感也源自受訪者認為傳媒報道其政見不足夠(淨值是-63百分點)。相比之下,那些認為傳媒有適量報道他們政見的受訪者,其觀感淨值只是-4.2百分點。而有趣的是,認為傳媒過量報道自己政見的受訪者,亦傾向認為傳媒報道其政見不公(淨值是-48.7百分點)。

多元觀點流失 不公感或增加

需要提出的是,本文分析的調查研究是在2021年初進行的,但學術研究往往落後於社會形勢。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近月香港傳媒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部分傳媒倒閉或被內部整頓,加上一些時事評論員選擇封筆、封咪,都令香港的言論空間急速收窄,尤其是反對意見更難在公眾領域出現。可以預視在可見將來,香港的多元觀點會不斷流失,若以是次研究結果推斷,當部分港人看到自己擁護的政見愈發得不到傳媒重視,得不到足夠報道,他們對新聞的不公觀感將會增加。而這個不公感會否進而影響到港人對整體新聞界以及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則需要持續觀察。

延伸參考資料:

Richard Fletcher, "Perceptions of fair news coverag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bit.ly/3D78U6D)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助理總幹事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