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非建制派在選委會選舉的意義(文:黃俊瑯) (09:00)

選委會選舉提名在一星期內完成(其後還有資格審查)。這次選委會選舉在完善選舉制度實施後,有着結構性的改變。除了選委會人數增至1500,整個選舉無論從行政、選民基數等來看,也都有着重要的變化。而這次選委會選舉其中一個矚目關注點,就是非建制派參與選舉的情况。從整體參選情况來看,非建制派參選人寥寥可數。雖然這次能參與的非建制派人士不多,但相信會在社會輿論、選舉制度的思考及未來制度的走向,起到一些不同的作用。

(1)批判性了解選舉流程,提出建設性改善空間

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選委會選舉,不太清楚具體流程。除了特區政府有責任向市民解釋制度外,組織和政團亦有責任通過親身參與,來了解整個提名和參選的過程,有助未來選舉讓更多不同人士參與,增強開放性。這次選委會選舉被認為開放性不足,另外在安排上,特別是行政手段,令有興趣參選的市民難以看到選民名單,例如提名期只有一個星期、選民登記冊只有限度開放給公眾參閱等,這些對於市民和有興趣參選的人士來說,是複雜及困難的流程。政府必須從行政角度出發,進一步改善流程,提升選委會開放性,相信亦可提高未來特區政府及特首班子的認受性。

(2)多元化聲音

雖然社會有一部分輿論認為現時選委會開放性不足,能反映實際社會聲音的機會很小;然而,當非建制派參選選委,就等於在制度上多了一把不同的聲音。無論在制度上、社會輿論上,未來特首候選人和相關議會候選人要爭取團結社會,也必須團結這一小部分的非建制派選委。相對於建制派選委來說,非建制派向社會提出的政綱、想法等,都會有着更大的想像空間。因此,相信無論是否少數,非建制派對整個選舉都會有着重要的作用。

(3)通過選舉,在新政治局勢重新定位

在完善選舉制度落實後,非建制派一直是被關注的政治光譜。一方面,社會大眾期望能持續有政團批評政府,從而在社會議題上有積極改善的空間;另一方面,社會大眾亦關注非建制派在未來政治上的定位及空間。在現時新的政治形勢及選舉制度下,非建制派除了一如以往在狹縫中找出路、在有限的空間尋找平台為市民大眾發聲外,同時間對政府要採取積極的態度,不一面倒反對,在某一些議題,尤其是關注基層大眾的政策,能尋求適當的共識和合作,以解決問題為基礎。而通過這次選委會選舉,非建制派能在選委會平台上表達另類聲音,亦有機會通過選票或提名票,引起未來特首或議員候選人的關注。

完善選舉制度後,特區政府必須向社會大眾更多解釋現時最新選舉制度情况,有利於大眾了解全新選舉工作,同時亦對未來特區政府管治有着重大幫助。最後我們也呼籲,選舉制度必須多元化,更需要增強開放性,讓更多有興趣參與的人士進入制度發聲。

作者是新思維副主席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