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急需改善香港運動員與教練待遇(文:何子煜) (09:00)

本屆東京奧運共有46名香港運動員,出戰14項運動、38個項目。在張家朗、何詩蓓等精英運動員的努力奮鬥下,香港獲得1金、2銀、3銅的超卓成績,超越了過去多屆奧運所得獎牌的總和,實在令人鼓舞。緊貼奧運熱潮,行政長官宣布多項進一步推動體育發展的措施,並明確指出要部署「體育專業化」的工作,推動體育發展成一個事業、一個職業。

可惜的是,在特首描繪美好願景的同時,廣大運動員和教練的資助或薪酬卻低廉得令人咋舌。體育事業的前線人員尚且如此,未來衍生的「專業」該如何自處?為了讓「體育專業化」成為一個莊嚴的承諾,改善運動員和教練的待遇可謂迫在眉睫。

精英運動員資助 難支持日常開支

在《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2021-2022》的規定下,每位精英運動員能夠按照其所處的級別,領取相應的每月資助,但資助的水平明顯不足以支持運動員應付日常開支。

以一般全職的成年隊成員為例,每月資助額為7130港元,而他們的每周訓練時間最少是5天共25個小時,也就是說時薪只有大約70元,與兼職收銀員的薪酬水平非常接近。就算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已經是世界最高舞台的參賽者,但精英丙級別運動員的每月資助額亦只有11,520元。

職業運動員從小開始艱苦鍛煉,青少年階段跨過重重難關,經歷一次又一次比賽的殘酷洗禮,力爭成為同儕翹楚,還加上超出常人的天賦和毅力,但資助額卻比不上普遍大學畢業生的初始薪酬,精英丙級別運動員的每月資助額甚至比起香港整體僱員月薪的第25個百分位數(lower quartile,13,200元)還要低約一成,可說是十年窗下無人問。

即使是走到世界最頂尖的水平、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奧運金牌選手張家朗,領取的每月資助額也只是41,030元。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頂尖人物、絕無僅有的「天之驕子」,其基礎收入只是比中層管理人員高一些,這又是否一個合理的待遇?

體育教練的專業 似未得政府充分尊重

除了運動員以外,特首在發言中還特別提到「教練」為體育相關的專業之一。毫無疑問,港隊教練歷來備受禮遇,但政府對於其他級別的體育教練是否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卻存在極大可商榷之處。

在第七屆全港運動會的《聘請地區代表隊教練指引》(草擬)當中清晰列明,教練必須持有體育總會的註冊教練資格,更需要符合若干的附加資歷,以田徑、游泳、排球項目為例,須在體育總會或屬會任教不少於3年。這些具專業認可及豐富教學經驗的合資格教練,服務費為每小時304元。至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恒常編制的兼職教練,以最高級別的導師計算,也只有時薪318元,而教導初學者的導師則雪上加霜,低見時薪209元。

這些教練在一些團體運動項目,需要照顧數以十計的學員,肩負着異常沉重的安全責任,更必須具備極專業的安全知識,但他們的薪酬竟與一對一的私人補習導師相若,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在部分項目中,教練甚至要「投標」,以價低者得的形式爭取獲聘任的機會,完全忽略了教練的專業水平。

由此可見,就算被行政長官稱為「專業人士」,但這些教練的經驗和知識似乎未得到政府部門的充分尊重,亦絕不可能單靠其教練薪酬謀生。

要增加資助 更要改變聘任思維

特首承諾「提供在場地管理、運動行政、運動科學、運動醫學、舉辦體育盛事等方面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固然是值得欣賞,也確實有助於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體育事務相關的專業人力資源,支持未來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然而,在仰望星空之前,政府亦需要腳踏實地,提升運動員和教練的基礎收入,以確保體育的前線從業者得到應有的保障,從而為體育專業化打下強心針。

筆者建議,政府應增加各運動員類別的資助,成年隊成員的每月資助應與月入中位數相若,並以此為基礎,適度提升各精英級別運動員的資助額度。政府亦應積極按照運動員的受訓資歷、訓練表現、曾代表香港參賽的次數、在該運動項目的排名或得獎情况等因素,形成一套類近於薪級表的資助體系。

而針對教練方面,政府不但有必要提升教練薪酬,更需要從「價低者得」的競價思維轉變為「質優者得」,以捍衛教練的專業性。除此以外,政府亦可諮詢體育總會和現職教練等持份者,制定「優質教練指標」,讓部分學術背景更豐富,或具備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等多元知識的教練獲得更優越的薪酬,以鼓勵更多教練積極進修,提升專業水平。

總而言之,讓運動員和教練都擁有更光明的職業前景,才能夠體現政府對體育專業化的決心,令未來決定投身運動事業的人才更有信心。

作者是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