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兩個側面看因勢利導的技巧(文:劉銳紹) (09:00)

看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角力,必須上升到「超限戰」的角度。所謂「超限戰」,指現代戰爭已超出傳統海、陸、空的可見實戰層面,還包括看不見和沒有界限的層面,例如電腦、科技、太空、經濟、金融、信息、外交、宣傳和政治心理等層面。本文只從近期的兩個側面,窺探中外「超限戰」的一鱗半爪。

在香港的政治版圖和影響力之戰

一是在香港的政治版圖和影響力之戰。在北京眼中,外國(尤其是美、英兩國)一直利用香港的泛民力量和主流民意,製造「反華和反社會的動盪局面」。所以,北京和港府推行《國安法》等措施,力求穩定香港形勢。近期的一個動向是,向多個對官方不利的「反政府組織」,包括教協、民陣、支聯會、記協等施壓;最理想的效果當然是迫使它們自行消失,否則就有後着。於是,外界觀察有以下特點:

.(1)官方希望它們軀殼不再存在

按一般人的理解,既然官方視上述團體為敵,如果它們不再運作,主事人員辭職,從此進入停頓狀態,無法再構成實質威脅,已經足夠了。不過,從中國特色的角度看,「軀殼不全」不等於「軀殼不存」;前者只是暫時分散或分解而已,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所以,必須「剷除」,只有軀殼不存,才能免除後患。

.(2)官方似有「剷除的時間表」

從官方接二連三的快速行動,從發動輿論攻勢、向涉事團體和當事人內外游說到具體壓力,加上建制和坊間不斷流傳的信息,令人感到官方似乎有其時間表──希望今年之內(還有說在10月前)「徹底安內」,然後在餘下時間處理好其他事務,包括新一屆特首和立法會的選舉工程。更重要的是,「徹底安內」之後,明年可集中精力在經濟方面以及與外國周旋。

.(3)官方希望營造區別對待的印象

例如,有時用中央媒體發炮,有時用本地媒體發炮。此外,當被批評的團體「反應理想」(例如教協自行解散,而且「解散態度良好」),官方可以採取較寬鬆的後繼行動,否則另作別論。例如,民陣解散的言辭相對強硬,跟着港府官員就放話不會因為解散而不追究個人責任。當局的意圖無非是想製造眼前和後續的壓力,促使不再出現反抗。

不過,如果官方只懂一味強硬和高壓,效果未必理想,甚至適得其反。因為:

.(1)即使軀殼不存,但靈魂仍在

所謂靈魂,就是港人的普遍和主流訴求。容或過去的「五大訴求」到了今天已未必完全一樣,但爭取民主、言論和表達自由,以至行動自由等訴求仍然存在,只是未能如常表達而已。且看當年港英政府打壓左派,能改變左派的訴求嗎?當年國民黨打壓共產黨,能改變共產黨的訴求嗎?况且,香港已是成熟的公民社會,市民普遍感到官方的打壓不單是穩定形勢,還在令公民社會倒退,這才是市民支持「反政府團體」的原因。官方打壓那些團體,市民就感到自己也在被打壓,這才是愈打壓愈不能服人的原因。如果官方看清這一點,那麼「剷除時間表」就顯得無大意義了,因為長遠的訴求(靈魂)沒有被消滅。

.(2)外界看不見區別對待有何不同

了解中國政治的人也許真的感到,官方對解散態度良好的教協真的區別對待,也許當事人日後受到的壓力將會減少,從而令其他人效法。不過,當人們看見港府官員聲色俱厲地表示必定追究某些人的罪責時,就很難分清:哪些人會區別對待?哪些人會被追究?跟着就一面倒認為當局「必定追究」。官方和建制派可以指摘當事人不懂中國政治,咎由自取,但事實上中國政治確有很多變數,即使香港回歸20多年,有多少人(包括港府官員)真正懂得中國政治?也很難說。

所以,官方如果只懂加壓,當然可以達到眼前的目標,剷除軀殼,鎮住後來人。不過,同時出現的效果就是製造個別英雄化的人物,延續潛伏在民間的抗爭意志,始終解決不了問題。

.(3)官方的禁制是另類抗爭的鼓勵

官方的原意是「徹底安內」後就加強經濟建設,反對外國勢力破壞香港。這是十分好的出發點,但必須適得其法。

例如,官方希望排除反對力量後,就努力建設新的政治文化,包括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中不能鼓勵投廢票或不投票。可是,綜觀目前市民的心態,官方不能忽視這類禁制的語言或日後的措施,本身可能就是一種負面宣傳。市民也許不會投廢票,但真的可以不投票。我這樣說,只希望官方真的領會民意,而不要作繭自縛。

阿富汗局勢

跟着略談中外角力的另一個側面,就是阿富汗局勢。塔利班以摧枯拉朽之勢,火速奪得政權,中國官民有兩個主要表現:

一是指摘美國不負責任,把阿富汗弄得一團糟,跟着棚尾拉箱,是典型的「製亂者」。這些指摘合理,美國在科索沃、伊拉克等地的行徑已說明問題,只看美國利益而不理他國。

二是中國不迴避與塔利班的友好關係,例如外長王毅會見塔利班高層。外界對這些動作有不同解讀,其中一種是中國樂於看見塔利班得勢,甚至成為對美國的一種牽制,從而分散美國對中國的壓力,此乃現代版的圍魏救趙。

不過,也要看到此事的另外三面:

(1)如今美國從阿富汗全面抽身而出,即使被指摘「不負責任」,那又如何?只要塔利班不能對美國本土和海外資產及美國人構成實質威脅,美國就可能集中精力,伙同其西方盟友針對中國,這不是對中國更不利嗎?

(2)塔利班是否真正的、理想的、可合作的伙伴?它過去的一些表現,例如炸毁巴米揚大佛,外界形容類似中國的文革時期;限制女權,更像中國的封建年代。它還保護蓋達組織,美國以武力對付塔利班,在國際政治是以強凌弱,但在國際民間卻是正義的反恐。我相信中國對待塔利班有自己的界線,否則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是不利的。

(3)塔利班與俄羅斯關係不好,而中國卻要與俄羅斯建立緊密的伙伴關係,以對抗西方的圍堵。如何平衡?倒考驗中國的策略。

其實,結合上述兩個側面,我只是想說明:中國對外十分理智,懂得借勢,但對內的政策卻比較單一,較少講求因勢利導。倘能相互調節,效果將會更佳。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