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欲提升接種疫苗比率 須看市民為何不打針(文:黃子為、郭樺、鄭宏泰) (09:00)

政府近日正式向合資格市民派發消費券,市民領取後亦踴躍消費,此舉無疑刺激了本地消費,對振興本地零售及服務業自有一定幫助。不過,消費數目始終有限,而且只收一時之效,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社會,長期收緊入境限制不是長遠之計,提高社會疫苗接種率,建立「群體免疫」,然後才能放寬入境限制,走上經濟復蘇的康莊大道,市民亦能重過往昔外出不用佩戴口罩的生活。

究竟疫苗接種率要幾高才算合乎「群體免疫」條件呢?社會普遍認為起碼要達到七成以上,有醫學專家甚至認為需要達至九成接種率。本文無意討論疫苗接種率要幾高才能安全地放寬入境限制,而是從民意角度剖析提升接種率的可行性和難度。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7月15日至26日進行民意調查(註1),詢問市民有沒有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當中62.3%受訪者回答已/會接種——已經接種疫苗有44.5%、將會接種有17.8%,而37.7%回答沒有決定接種——不會接種有15.9%、未決定有21.8%。和6月調查比較(註2),在7月份調查中,表示已經接種或將會接種的比例上升18.8個百分點,升幅可算相當巨大。由此推算,要達至七成以上疫苗接種率應該不是太大問題。然而,若要有九成接種率,不但要讓未決定者回心轉意,願意「打針」,更要說服本來決定不接種者改變主意,從他們現時沒有接種疫苗的原因分析,相信難度極為巨大。

37%「沒決定接種者」稱身體不適合接種

調查資料顯示,在回答現時沒有決定接種疫苗(即表示不會接種或未決定是否接種)的市民中,首要原因是「身體不適合接種」,比例高達37.1%。深入一點看,不會接種者當中,有較多這些以「身體不適合接種」為由而不打針的市民(46.4%),未決定者(30.3%)的比例相對較小,可見這因素對前者更為重要。

如果市民因為身體因素不適合接種,無論政府如何宣傳推廣,他們都不會接種。鑑於他們佔整體受訪者比例一成多,除非他們是沒有經醫生診斷為不適合,而實際上是適合接種的,否則,要達至九成以上成年市民接種疫苗的目標,可說十分困難。

28%怕嚴重副作用

「怕疫苗有嚴重副作用」是第二個主要不接種的原因,比例有28.2%。與「身體不適合接種」因素不同的是,不會接種者(19.6%)較未決定者(34.4%)少,可見這因素對後者屬較重要。

其實「科興」和「復必泰」兩款疫苗已經供應一段時間,接種第一劑疫苗累計數字逾370萬(至8月16日),接種紀錄顯示副作用輕微,只有極少數接種者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次調查結果顯示,現時仍有不少市民對兩款疫苗存在一些誤解,因而害怕接種疫苗。幸好,就這因素,可以透過教育糾正誤解,針對性地游說這群組接種,應該有助提高接種率,但畢竟仍有部分市民難被游說,增加達至九成以上成年市民接種疫苗目標的難度。

14%覺得疫情不嚴重/不覺會感染

第三個不接種原因是「覺得現時疫情不嚴重/不覺得自己會感染」,比例有14%。相對而言,這因素中,未決定者(19.9%)的比例較不會接種者(5.9%)為多。

這情况不難理解,香港感染率較其他地方低,社會自然出現一種「睇定啲」的心態,這些人不是完全抗拒「打針」,只是再「考慮下」,令他們決定接種疫苗比較容易,當社會愈來愈多市民接種,他們全都會跟隨的機會應該很高。

11%對政府不信任

「對政府不信任」現時成為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比例只有10.8%,這因素對不會接種者(11.4%)和未決定者(10.4%)影響相若。

在筆者7月於《明報》刊登的文章分析中,發現自認非建制派人士較傾向不接種疫苗;在是次調查中,不同政治定位人士的接種疫苗狀况統計上沒有顯著分別,可見政見對接種疫苗的影響力逐漸淡化。近年社會日益政治化,這結果無疑是一個重回科學理性、不政治掛帥的重要信息。

9%覺得疫苗沒效用

此外,有9.4%現時沒決定接種者覺得疫苗沒有效用而不接種,比例相對較小。

雖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防止感染,但是的確可以減少感染機會,而且有助降低感染者不幸染疫時的傷害。按道理,隨着更多接種者染疫後確實獲得降低傷害的數據出台,這些市民應愈能明白疫苗效用,相信最終能回心轉意。

可多從科學理性角度釋疑

當接種人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難免會到達一個樽頸位——當然約五成接種率(起碼打一針,至8月16日)遠未達至那個樽頸。從調查資料看,市民不願打針的最主要原因是身體不適合接種,這情有可原,不應亦很難勉強。政府可以做的,或者是為這些覺得身體不適合接種者提供專業醫生診斷和支援,讓他們弄清身體健康狀况。至於因其他不同因素抗拒接種者,政府和社會應多從科學、理性角度作解說、鼓勵和推廣。

我們相信,不少市民不是不想打針,只是存在不同層面或角度的誤解之故,多從科學、專業、客觀數據說明疫苗作用,減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如副作用或疫苗無用),同時亦為那些覺得身體不適合接種疫苗人士提供專門支援,相信能提升接種率——哪怕要達至九成接種率的難度極大,但亦應朝那目標前進。

註1:調查採用雙框電話號碼(家居固網電話及手提電話)取樣設計,調查對象是年滿18歲、操粵語或普通話的香港居民,樣本均為機率樣本;成功訪問706個市民(家居固網電話:350個;手提電話:356個),家居固網電話及手提電話樣本的成功回應率分別為28.1%和31.9%;若將可信度設於95%,樣本誤差約在±3.69百分點以內;數據分析已作加權處理

註2:黃子為、郭樺、鄭宏泰,〈如何能讓不接種疫苗者回心轉意?〉,《明報》,2021年7月2日

作者黃子為、郭樺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宏泰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