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新聞報道 為何贏不了娛樂資訊?(文:陳帆川) (09:00)

歷時近兩年的政經新聞熱潮步入尾聲,ViuTV的出品成為香港人的心靈慰藉,亦將娛樂消閒資訊重新帶回香港主流。這除了因為政治紅線多,市民政治疲憊,還出於新聞行業始終難以運用數據驅動的內容策略。

今時今日做新聞,誰說不出要掌握數據,由數據推動內容?香港媒體即使沒錢建立數據團隊,也至少有人每天盯着網站和社交媒體流量,觀察哪條新聞高點擊、哪條新聞乏人問津,從而掌握讀者興趣。不過,數據分析的兩項關鍵——歸納和行動——在新聞業難以大派用場。

難歸納:難篩選真熱門標籤

歸納是將表現佳的文章和影片分類。最簡單、亦是所有媒體沿用了數十年的做法,就是將版面分成港聞、國際、娛樂、副刊。但這種分類只能讓讀者更容易找到內容,無助媒體分析讀者興趣,因此很多媒體又為文章加上種類繁多的標籤。以這篇評論為例,標籤可以包括新聞、內容營運、媒體。

不過,標籤是手動的,不同編輯處理同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以致最終難以篩選出真正熱門的標籤。另外,一篇報道之所以大受歡迎,原因可以很複雜,包括社會氣氛、市民情緒、短期潮流等,成功不能輕易複製。

舉例,高官僭建在昔日是可以連續報道一個月的大新聞,但在今時今日的氣氛下,即使同類新聞再曝光,影響力也大不如前,因為香港人已見怪不怪。

難行動:難以「造新聞」

第二是行動。即使新聞編輯掌握到哪些題材和元素可以大收旺場,也難以命令記者去「造新聞」。比如高官和富商秘密飯局,點擊率一定高,但這些新聞不是說有就有的。空有數據,缺乏行動,即是有數據無驅動。因此無論編輯室如何刻意地強調他們運用數據,其實每天的決策仍然由個人經驗和觸覺主導,因為這樣始終最快、最有即時效果。

反觀其他內容產品,例如劇集、電視節目,以及其衍生的娛樂新聞,卻可以無限複製。無綫透過「收視方程式」複製「師奶劇」,已經不是新聞。即使如ViuTV比較破格的節目,其創意還是建基於一些經過驗證而可以複製的元素,包括青春、熱血、惡心等。導演可以早在構思階段,便仔細地將元素糅合進節目;但新聞編輯難以在審批「故題」階段,便要求報道符合指定元素。即使提出了要求,也可能大失預算,因為新聞就是充滿變數。

至於有什麼新聞報道是可以複製的?國際上又有哪家媒體憑複製而火速冒起?下周再談。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