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新界北建港新中心 為年輕人創造機遇(文:劉國勳) (09:00)

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本港失業率更一度升至7.2%的高位,不少年輕人對未來前景難言樂觀。從整體來講,香港本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部分,同樣亦需思考如何在逆境之下,既發揮自身固有的優勢,同時抓住機會加速實現經濟轉型,在大灣區發展的美好願景中,找準位置實現獨特價值,翻開全新的一頁。而論及香港和本地年輕人未來共同的機遇,以創科、醫療、教育、文創等為方向加速發展新界北部,便是邁向這一理想的極佳起始點。

特首林鄭月娥近期受訪時說,新界北規劃的交通網絡將來要融入大灣區,增加與福田、羅湖等的連繫,政府並已邀請前規劃署長凌嘉勤出任顧問,重新檢視邊境發展及口岸經濟帶。筆者認為,這一新思維比起過去的確是有所改變,不過未來的檢視工作亦需要打破框架,在考慮如何給香港人多一種選擇,便利他們加深了解內地、北上發展的同時,亦要思考怎樣為本港及本地年輕人,吸引和創造更多新機遇,給他們帶來希望。

創造機遇 拓寬年輕人選擇空間

特區政府近年鼓勵更多本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包括勞工處今年1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給予他們一個加深體驗和了解內地的選擇,提供月薪不少於1.8萬港元的2000個職位,供香港畢業生申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特區政府會按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截至6月24日,共有超過370間企業在計劃下提供超過2800個職位空缺,當中約一半為創科職位;根據政府數據,截至4月初,共有約5000多個求職申請經網上應徵提出;至日前有超過300名成功申請者已經入職。

不過如今的現實是,內地本身現時並不缺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加之香港與內地城市仍存在一定的薪資差距,香港年輕人前往內地發展所要面臨的情况和競爭壓力,早已與從前大不相同。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將更多發展機會帶入香港。

香港本身已是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優良的法治傳統、簡單稅制及低稅率,和完善的金融體系,並擁有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業,和強而有力的知識產權保障。這些固有優勢早已吸引大量企業和人才,匯聚於以中環一帶為主的核心區。然而本地年輕人以至整個香港,若想要鋪劃嶄新的未來,除了鞏固現時中環核心區的地位之外,還需開闢和建設一個本港乃至大灣區的新中心。而這個新的築夢之地,無疑就在「新界北部」。

謀劃打造新界北 變身香港新中心

新界北既有連接深圳的優勢地理位置,又可成為未來本港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單是這兩點,便已賦予這片地方足夠的潛力。加上「十四五規劃」亦已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並要推進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更是讓新界北的「潛力」遇上「機遇」。相信若能捉緊機遇,合理佈局,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帶、興建新市鎮,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未來新界北必定能吸引到更多機會,變身為香港的新中心。

人才政策、發展規劃須配合

若要達至這一目標,在人才政策方面,特區政府可在新界北為高等教育預留發展空間。譬如可籌劃讓國際或內地的知名學校,如清華、北大、上外附中等等,亦到新界北設立校區,為本地年輕人接受教育提供更多選擇。在就業方面,特區政府可考慮向內地爭取,令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的青年就業創業補貼政策,亦可適用於新界北。此外,為便利兩地人員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往來,還可研究以河套區作為首階段試點,簡化出入境手續,令創科人才等合資格人員,可從特別通道自由進出。相信上述建議若能落實,將有利於吸引愈來愈多企業及人才流入香港。

至於新界北的具體規劃,政府應勇於以破格的新思維,跳出現有框架。首先,有關發展的範圍,位處邊境地帶的幾個發展中或有待規劃的區域,包括河套區「創科園」、新界北第一階段發展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以及因應皇崗口岸「一地兩檢」而釋放的約20公頃土地,這3處地方距離相當近,卻被中間小量面積的濕地隔開,窒礙發展潛力。因此應考慮釋放這部分濕地,使幾處地方暢通無阻,統籌發展為更大規模的工作、生活社區,更大程度地發揮這片土地的優勢。

其次,針對新界北部的發展,應以興建集工作、居住、娛樂為一體的社區為原則去規劃。以新界北第一階段發展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為例,據目前初步土地用途規劃,總面積約320公頃的土地中,「企業及科技園用途」用地有57公頃,而「住宅」用地只有33公頃,僅佔總面積的一成,比例是較低;「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用地更是只有5公頃,僅佔總面積約2%,可見住宅及生活娛樂配套並不足夠。而且住宅、企業等不同用途的用地,在佈局上分隔鮮明,若按目前規劃,最後該區只會變為「有工作沒生活」的2.0版工業邨或科學園而已,不利於通過促進人員流動為區內帶來活力。

因此未來在詳細規劃時,需提高住宅房屋比例,規劃興建更多人才公寓,及其他足夠的商業娛樂配套;並優化功能佈局,將不同用途的用地融合為商、住、娛齊備的現代科學園區,提升該區域的吸引力和活力;同時可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將土地批予有興趣及符合資格的企業,並引入私人市場力量興建樓宇及設施,相信這將比全部由政府一手包辦,更能令有關區域的發展項目快速靈活推展。

總之,未來不同產業在大灣區各地的發展佈局,定將有所不同,香港應更精準地把握自身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錯位發展。在推動協助本地年輕人北上拓展經驗的同時,亦加快將新界北打造為機會與人才匯聚的全新中心,將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香港,進一步優化本地產業結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更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加快推動香港實現經濟轉型。相信這亦能令到無論是「走出去」還是「留下來」的年輕人,都能陪伴香港一起,齊心逐夢。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