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網絡微博化(文:陳帆川) (09:00)

雖然《國安法》相關新聞層出不窮,但在網絡世界,香港的負面議題熱度似乎下降,出現「正經post冇人理」現象,網絡世界邁向微博化。

內地社媒喜氣洋洋 苦水也變玩笑

微博、抖音、快手等大陸社交媒體平台,跟港人慣用的平台相比,最大分別是批評的聲音和戾氣少得多,一片喜氣洋洋。即使個別群體喜歡吐苦水,例如996工作制、內捲、躺平等,成為一時話題,甚至連官媒也出來喊話,但久而久之就成了網絡玩笑,終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而由演算法推薦的帖文,或者熱門內容,大部分都有關娛樂圈、奇聞趣事、正能量,當然還有黨和國家的重大新聞。

近月比較轟動的社會新聞,是成都「49中」學生墮亡事件,死者母親就是在微博上維權。然而即使事件好不容易在網上引起全國關注,甚至罕有地促成了一場當地集會,最終還是不了了之,部分疑團永遠無法解開。原因是媒體無法介入,無論是當局還是維權者的理據,都難以服眾,你一言我一語,永遠無答案。

香港的網絡世界,仍然自由得多,天天出現各式各樣的指控和不滿。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網絡輿論焦點,迭代速度驚人?一個新聞議題,不足一天就熱度消退,即使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事件,也撐不到幾天。政府高官神秘飯局、熱門樓盤拆卸重建、區議員集體辭職,在過往的標準來說,都是大事回顧級別的新聞,但觀乎過去一周的討論熱度,好像不成正比。

議會、傳媒、網絡的監察力量 本相輔相成

一方面,市民的無力感讓娛樂新聞冲淡了時政討論;另一方面,在多家媒體遭「組合拳」式整治後,時政議題的傳播威力大不如前,報道和評論如果無法將醜聞深挖與推進,僅得網民圍繞着同一個論點吵吵鬧鬧,很快便無以為繼。

議會、傳媒和網絡的監察力量相輔相成,缺了議員跟進和發聲,媒體影響力大削;媒體報道篇幅減少,網絡輿論力量也無法形成。如此條件下,即使政府尚未大刀闊斧規管網絡,網絡輿論文化也正步微博後塵,愈講愈無聊。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