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犯聚」高官何不問責記大過?(文:何昆洛) (09:00)

3名特區官員於疫情期間,參加飯敘,違反限聚令,發稿澄清、致歉。另一邊廂,中學生參加歌唱比賽,選唱流行情歌,被記大過。筆者不禁詰問,難道今時今日高官問責的方式,較處罰學生之舉更為草率?

飯局近日由傳媒揭發,事後保安局發出260多字的新聞稿,書面解釋事件,並表示3名官員「就事件表示歉意」。為事件解畫的亦有政務司長李家超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分別以「經一事長一智」和「到此為止」回應。林鄭月娥又說,不需要進一步調查事件。

相反,事件主角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入境處長區嘉宏及海關關長鄧以海一直未有現身,難免給予大眾「只許高官飯敘」的不良觀感。

事件的嚴重程度與以下兩點有關。一、飯局涉及一位由政治任命、直屬問責制的副局長級官員,以及兩位特區主要官員。二、除了違反限聚令以外,公僕接受利益、款待,以及相關的申報,甚至利益衝突的疑點仍然未解。

外地處理違規官員 非草草了事

若然香港特區政府問責制尚未壽終正寢,體現問責精神、承擔政治責任的方式,可以由當事人親身向公眾致歉、解釋,至成立各種各樣的專責或調查委員會,甚或有官員請辭下台。

今年6月下旬,英國衛生大臣夏國賢(Matt Hancock)因與女顧問擁吻,違反防疫措施,於社交網站上載短片致歉後,宣布辭職。

瑞典民事災難管理局(Civil Contingencies Agency)局長埃利亞森(Dan Eliasson)則於強烈勸喻國民避免出境旅遊的同時,被揭發聖誕、新年假期期間到西班牙探親。當地內政部長回應事件時,明確指出局長的判斷錯誤,並需要面對重大後果,當事人最終亦辭去相關職務。

明顯地,單純違反防疫規例,外地的處理手法已非草草了事,切實問責的管治方針值得港府借鏡。

「內寬外嚴」令市民對政府更不信任

高官記大過,或者只是戲言。事件的關鍵,在於政府對內以寬、對外以嚴的反差足以令市民反感,加深後者對前者的不信任之餘,亦無助「同心抗疫」、「修補社會撕裂」等由現屆官員力推的命題。位高權重者,一向都應該有被放於「顯微鏡」下檢視的準備。香港主要官員問責制的未來,究竟會是「除了挫折面前仍有路」,還是「這亂世未必可修理好」,取決於官員們的政治智慧。

作者是德國波恩大學歐洲研究碩士畢業生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