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大熊貓「降級」與中國形象提升(文:歐陽五) (09:00)

「我被降級了,你們還愛我嗎?」近日,這句模仿大熊貓撒嬌的話在內地被廣泛傳播。

事情的緣起,是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內地民眾對此大多呈歡欣態度,甚至有人暢想將來是否可以養熊貓當寵物,「人手一隻滾滾(大熊貓暱稱)」。

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無疑是中國整體生態變好的一個標誌。早年間內地生態環境狀况曾廣受詬病。無論是西北的沙塵暴還是北京的霧霾天,都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有傳外國駐華使節、跨國公司高管不願常駐北京,或者需要額外補助。

內地花大力氣「補環保課」

平心而論,最近這些年內地確實花大力氣在環保方面「補課」,並且從法治化層面加以規範。生態文明被寫入《中共黨章》、《中國憲法》,數十項生態文明改革舉措相繼出台,近30部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被制定、修訂。

時常往來京港的人士不難發現,北京的霧霾天最近兩年已明顯減少,民眾也不再期盼所謂「奧運藍」、「APEC藍」。除了野生大熊貓數量增加,野生東北虎「下山」近來絕非罕見,布氏鯨時隔16年後於上月底再現深圳大鵬灣,藏羚羊也在2016年9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別。

本周五(16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開幕。目前中國共有55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4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將資源保護與民生發展相結合是中國保護利用自然遺產的特色,譬如中國南方喀斯特、中國丹霞、雲南三江並流等,皆是將自然保護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實現高質量脫貧。

「中國方案」與他國民心相通

這種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提供的「中國方案」,恰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普通民眾民心相通的橋樑。就像此前雲南亞洲象北遷被全球「圍觀」一樣,人們不僅看到中國西南的美麗風光、自然保育的卓有成效,地方政府的組織高效、普通民眾生活的切實改善等也在鏡頭前真實呈現,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加分遠勝官員的講述、枯燥的數據等。

近來,中共高層表述中「全人類共同價值」高頻出現。改善民生、保護生態、應對氣候變化等,既是回應國內民眾的呼聲,也是為全人類共同挑戰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

譬如將環保與脫貧相結合的經驗,可以為諸多尋求破解中國發展「密碼」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新的思路;展現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行動」,深化生態文明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可在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尋找與歐美諸國相契合的利益共同點。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是許多外國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認知中國的最初印象,也是增進中外友誼和相互了解的「友好大使」。或許,多一些「熊貓外交」,再多一些親誠惠容、和衷共濟,更能體現中國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尊重與踐行,也更有利於「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