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建黨百年反思特區管治(文:梁幸發) (09:00)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紀念日,香港亦迎來特區成立24周年,在政治問題仍待撥亂反正,深層次問題遲遲未解之際,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經驗,特區政府可否從中借鏡?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透過「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等前無古人的構想,使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境况發展成今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固然有其歷史淵源及堅實的法律基礎,但今日國家的成就,更在於中共擁有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和「執政為民」的歷史使命。

港府曾被「民望政治」牽着鼻子走

首先,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自由民主」之名,處心積慮要壓制中國發展步伐,中國始終以開放及負責任的態度看待政治分歧的同時,卻堅決捍衛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等大是大非原則。中國不搞對抗,但也不允許外來勢力欺負,否則西方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變本加厲。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普遍抱持「以和為貴」心態,甚至妄圖與反對派「大和解」,對國家安全和23條立法等「燙手山芋」未有拿出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在香港政治日趨兩極化下,繼續被「民望政治」牽着鼻子走,特別是近年民意被反對派和境外勢力操弄而有所扭曲,政治上未能撥亂反正,如非中央政府果斷出手落實《港區國安法》,政治動盪也不會戛然而止。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有效落實多項維護國家安全的措施,包括對危害國家安全的反對派和媒體果斷執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公職人員宣誓、改革通識科及整頓港台等,但七一發生的孤狼式恐襲,顯示反中亂港勢力仍然死心不息。可以預期的是,特區政府將持續強化其擇善固執的執政意志,執法必嚴,以奪回建制陣營在政治、教育、媒體和司法等範疇的話語權,重建特區應有的憲政秩序和管治威信。

「積極不干預」不利解決深層次問題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向來積極以國家力量介入市場操作,以維護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及人民根本利益為依歸,實現了中共執政乃民心所向。以內地住房為例,國家堅持「房住不炒」,以「三條紅線」等收緊內房融資及規管房貸額度,使地價、樓價保持穩定。又以內地反壟斷為例,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聯網巨企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收到罰單或面臨調查,中央政府敢於針對內地科網巨企加強反壟斷監管,以確保行業公平競爭、市場有序發展。

香港多年來一直爭論「大市場,小政府」和「有形之手」之間的矛盾,奉行西方新自由主義的一套,忽略了本港社會發展的實際情况。事實上,西方國家在新自由主義下,政府減少對個人自由和市場行為的干預,在金融及科網巨企主導甚至壟斷市場下,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社會公義無法彰顯,更以選票而非科學態度處理疫情。這種「積極不干預」理論更長期存在並牢固於特區政府的管治思維中,使既得利益者成為解決本港土地及高樓價問題的重大障礙,而特區政府在解決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上亦顯得進退失據。

港府、港人要主動承擔更大責任

特區政府和港人不宜再抱殘守缺或自負地持「河水不犯井水」的心態,反過來更要主動承擔更大的政治和社會責任:在政治層面上,要為國家安全訂下規矩界線,毫不含糊地堅守「一國」的底線,「一國」原則守得愈穩,「兩制」空間才會更大;在經濟和社會層面上,要摒棄「口號式」的管治方針,糾正過往「不作為」的被動思維和短板,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革新,落實良政善治;在管治思維和發展路向層面上,要拒絕盲從西方意識形態和利益價值,確立自身制度自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為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貢獻。

中國共產黨於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港人只有放下對中共以至國家的偏見和排斥,「一國兩制」才可發揮最大的制度優勢,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才有最根本的保障。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