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林鄭擢「武」強政值得肯定——兼與劉進圖商榷(文:陳文坪) (09:00)

拜讀資深傳媒人劉進圖大作〈李家超升官的三大疑問〉一文(見《明報》,2021年6月29日),質疑港府在擢升官員時,有悖於「文官體制」,不利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筆者卻有不同見解。

人才並非必須來自公務員行政體系

香港回歸至今24年,歷任特首在官員擢升方面都是基於才幹、能力,也就是唯才是用。換句話說,擢升是以任人唯賢為原則,並沒有條例/制度說明人才必須來自公務員行政體系。

因此,以李家超在警隊(政)、保安部門服務時所展現的領導能力、才幹、奉獻精神,獲特首林鄭提名出任政務司長,並不能說有違反什麼制度。這一點,劉君也是沒有異議的。

其實,武官從政,各國/地區都有之,但都是一些對口部門。如醫生出身的擔任衛生部長或相關領導職位;軍旅生涯出身的,擔任防長或防衛安全顧問等;大型企業總裁出身的,擔任工商業/貿易/科企部長等,不約而同。

武官精英任政府要職 比比皆是

特區政府升任出身警政單位的原保安局長李家超擔任政務司長,卻被批評為不符行政倫理。過去20多年來,這一職位,多從公務員體系中的局長/司長(文官)中擢升的。

但林鄭這次卻打破慣例,從武官中提拔人選,擔任文官的政務司長一職。這會否影響公務員體制呢?或如一些人的批評,港府已成為「警察政府」?客觀來說,未必如此。

武官精英分子擔任政府重要職位,比比皆是。

同是前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政府部長中不乏武官出身者。他們都是軍中(新加坡武裝部隊)的精英,如三軍總長,陸、海、空軍總長,各軍種中的主要領導者。

他們加入政府前,都必須先從軍隊退役,然後參加全國大選,贏得選舉後,再獲引進加入政府擔任要職。為讓新人加入政府後有不同行業的工作經驗,一般在委任這些高級軍官或來自商業、公務員體系的人選出任部長或高級政務部長時,都會分配這些人擔任與自身之前工作不同的崗位/部門。如軍人出身的會被委任加入貿工部、衛生部等,而不會直接讓他們去國防部、保安部門。這就是讓他重新開始,在工作中觀察這些人的領導才能,政府領導人再從中加以考核。

新加坡歷屆大選時都會從軍中網羅人才加入政府擔任要職。如現任總理李顯龍、國務資政張志賢、教育部長陳振聲,從政前都是軍中的領導者;現任副總理王瑞杰也是來自警察部隊。李顯龍掌政快20年了,新加坡變成了「軍人政府」嗎?完全沒有。反而是這些軍旅生涯的公僕,更加的平民化。

鄧炳強如任其他局長 更有利儲備人才

港府設有3司13局,以現今來看,只有一司(政務司長)一局(保安局長)出身於警察(政)部門,就算加上入境事務處出身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佔比仍是小部分。外界如果把這次委任視為港府會變成「警察政府」的話,不是戴有色眼鏡看,就是先入為主的思維。

林鄭提名原保安局長李家超擔任政務司長,固然是可行的,但她如能平衡一下公務員體系與警政體系的擢升,那也許更令人拍手稱快。

如果能從現有的局長中調任保安局長,空缺由原警務處長鄧炳強升任,無論是升遷還是平調的人選,都能累積更多不同部門的管理/工作經驗,對港府在儲備人才方面,是利大於弊的。這只是後話。

綜上所述,出身警察生涯的李家超擔任政務司長,不但說明港府堅持任人唯賢的宗旨,也說明無論自身家庭的出身如何,只要堅持努力,同樣可以獲得平等機會,得到賞識。這也是香港「獅子山精神」。接下來,就看李家超在擔任政務司長後,能否結合在不同部門的經驗,為港府、港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