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加強支援學校 應對縮班危機(文:黃錦良) (09:00)

疫情持續逾年,香港與內地至今仍無法全面通關,嚴重影響跨境生來港上學,非華語學生亦被迫滯留原居地;不少學校反映接獲部分學生退學,加上申請報讀的學生人數減少,新學年恐面臨縮班。如何穩定教育生態,成為教育界當前的急務。

教聯會5月訪問了300多間中小學,結果發現近五成半學校反映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申請報讀小一/中一的學生人數有所減少,近一成半學校反映本學年開辦班數減少。當中,大部分取錄跨境生的學校有跨境生退學,平均流失學生的比例達一成半。個別學校甚至減少過百名學生,整體需要縮減3班。同時,近四成學校預料新學年會縮班或仍未明朗。

適齡入讀小一人口將持續下跌

根據教育局最新預測,未來6年適齡入讀小一人口將持續下跌,由2021年的5.92萬,持續減少至2027年的4.85萬,跌幅約18%。以全港18區分類,多達11區小一適齡生人口下跌,當中葵青、觀塘、元朗、沙田、東區及深水埗等區為重災區,縮班危機迫在眉睫。至於中學,雖然適齡學生人口穩步回升,惟仍存有隱憂。個別地區人口老化,生源不足;去年有3所中學「點人頭」後需要減班,以上反映目前有些學校仍面對收生壓力,情况不容忽視。

除了人口結構的變化外,近年社會政治氣氛欠佳,不少家長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帶同子女往國內或外地學校讀書。部分直資學校及國際學校出現退學潮,受「音樂椅」效應影響,有官津學校的學生轉至上述學校就讀。學生跨區轉校流動,影響各區學生供求平衡。

通關無期 跨境生嚴重流失

對於取錄跨境生的學校而言,面對的挑戰更為嚴峻。由於兩地仍無法全面通關,跨境生未能來港上課,不少跨境生家長選擇讓子女回內地繼續升學,以免耽誤學業。去年中疫情稍為緩和時,中三至中五跨境生曾獲安排短暫復課,惟疫情反覆而未能持續。至於小學至初中跨境生,已經有整整一年多未能回校,只能通過網上學習吸收知識。不過,不少學校反映兩地軟硬件配套不兼容,不足以支援網課。再者,學生長期上網課,教師根本難以跟進學習進度。長此下去,將會有更多跨境生退學。

面對新一輪縮班危機,教育局須盡快推出應對措施,當中尤其需要加強支援取錄跨境生的學校,避免這些學校因流失大量跨境生而引致縮班,影響教師人手的穩定性。目前,兩地疫情縱略有起伏,惟整體尚算穩定,此時可讓部分班級的跨境生分階段回港上學。倘若兩地學生接種疫苗情况理想,則有序安排跨境生回港接受教育,恢復正常的校園生活。

宜特事特辦 考慮維持上學年開班數目

由於疫情持續,加上受種種因素影響,新學年開班情况未言樂觀。教育局宜特事特辦,在點算學生人數方面提供更大彈性,並考慮維持學校上學年的開班數目,以穩定教育生態,讓學校能夠專注做好教與學工作。此外,目前尚有約兩成小學未推行小班,政府應藉着學生人口減少的契機,逐步減派以達至全面推行小班教學,並進一步改善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

作者是教聯會主席、小學校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