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未來5年香港 「管治」還是「整治」?(文:曾志豪) (09:00)

七一是香港回歸紀念日,也是中共建黨100年的慶典。

在北京,中共為了慶祝七一,不斷強調這百年來的浴血奮鬥和艱辛,強調得到了幾多驕人成績,強調得到了多少偉大成就。

在香港,卻是社會各界盤點,七一的香港,消失了幾多傳媒聲音,失去了幾多人民自由,改變了幾多香港面貌。

七一前夕,香港機場的離境人潮,和七一當天,北京天安門列陣觀禮的人群,成了強烈對比。

七一是《國安法》實施大約一周年(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生效),大家都想問:國安法的威力已經看到了,是否已經足夠,生活可以正常了嗎?不是說香港不要做政治城市,而是要做金融中心、發展經濟嗎?香港經過一年的「告別」,可以安靜下來嗎?維園可以解封了嗎?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未來特區政府要繼續「整治」

政務司長的職位由前保安局長李家超出任,警隊一哥鄧炳強升至保安局長一職,這種調動無疑告訴香港人:未來至少一屆的特區政府不是要有效管治,而是要繼續「整治」,繼續政治上的鬥爭、整頓、批鬥,否則也就毋須找來一個只有「保安」經驗的人去統領公務員百官。

要立23條原因:延續鬥爭、自行表忠

李家超早在調升前,已經定下了未來的政治任務:「23條立法」。對香港人而言,國安法已經足夠震懾,實在不知道何故仍要「23條立法」?

原因有兩個。一是延續政治鬥爭的工作,這是中共建政以來的本色,三反五反、反右、文革、批林批孔、清除精神污染……諸如此類,總有鬥爭目標,批判的過程中建立政權的合法性。23條立法,又能繼續揪出潛伏在香港的什麼本土主義、孤狼式的「恐怖主義」,繼續政治鬥爭。

二是讓香港有一個「自行立法表忠心」的機會,畢竟國安法是北京餵到香港嘴邊的一塊肉,是「被動式」的;立23條,便是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自己動手完成的任務。從嚴從寬、或鬆或緊,都是政治忠誠、政治覺悟、是否緊跟中央的一個考牌任務。

未來5年的香港,不管是誰當特首,恐怕在管治之前,先要做好整治工作。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