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新常態下的關鍵詞(文:葉健民) (09:00)

喜歡讀歷史的人,每逢讀到歷史轉折點都會感到特別興奮。改朝換代象徵棄舊立新,革命抗爭激發制度變異,人物風流,潮流浩蕩,讀來彷彿一切都是新希望。但原來當身處其中,親身體驗箇中折騰跌宕,方會感受到在歷史關口中命如芻狗無語問天的無奈。

《港區國安法》立法一年,香港進入了二次回歸歷程。這一年,大家百般滋味在心頭。單是這一個月,我們失去了六四維園集會、目睹《蘋果》的消失,七一遊行出現的可能性也是零。國家說要把一國兩制重回正軌,努力不懈去「完善」各種制度,我們也開始對身邊一切感到很陌生。身處漩渦之中,人人頭暈轉向,紅線禁區地雷處處,無所適從,忐忑不安。

要適應這種新常態,就必須認識政權的新語言。「別有用心」、「意圖歹毒」、「犯罪團伙」、「煽動仇恨」、「大局觀念」、「國家安全」等陌生的內地政治用語,鋪天蓋地佔據了我們的公共空間。不明所以搞不通這些說話的意思,隨時墮入法網後果嚴重。難題在於這些提法完全與我們一直的理解南轅北轍,要一時三刻摸清門路,並非易事。

模模糊糊含混過關也許是一種生存之道,但有幾個關鍵詞不單無處不在影響深遠,也完全顛覆了我們以往的想像,特別令人煩惱:

「依法辦事」

曾幾何時,我們以香港的法治傳統為傲。依法辦事4個字,代表公平公正,如雷貫耳。大家曾經相信我們的議會即使不是完全由民主選舉產生,但大致能反映民意容許異見,執法檢控也基本做到一視同仁尊重程序,而司法裁決更能恪守中立秉持公道。但「法治」在今天,卻需要重新理解。新常態下,我們對影響深遠的重大立法無權置喙。背後的立法重要理據,往往是「只打擊一小撮人」。這個說法,是指相關立法只影響極少數人,對其他絕大部分奉公守法的良好市民沒有半點關係,人人可以如常過活,不用擔心。團結多數孤立少數,是政權常用的政治鬥爭策略,但如何保障每一個人的公民權利,卻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追求。即使法律真的只是影響到極少數人,每個被告的基本法律權利,也應該受到尊重。但今天無罪假定的原則彷彿已經徹底消失了,高官可以隨意把任何被告人公開批評為犯罪分子,任意攻擊肆意侮辱,甚至呼籲公眾與他們割席斷交。疑犯這個概念,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從前那種在案件進入司法程序時不作評論的自律,也不復存在。所謂「依法辦事」,今天令人聽得膽戰心驚。

「你邊間報館?」

以往這大概只是一種無關痛癢的開場白,因為這種資訊,本來應該對於受訪的高官無甚意義,能夠進入現場採訪的記者,都已經獲得相關部門確認資格事先批准。但新常態下,高官看來心中已經有一套特定準則,判別敵我。友善的媒體,可以進入靠近現場的採訪區,被定性為敵對傳媒的,高官可以完全無視他們的提問。公眾的知情權,變成了一種賞賜,親疏有別,論功行賞。要取得特權,記者提問要溫柔婉轉,令高官感到不爽是自找麻煩,甚至會遭受秋後算帳。今時今日傳媒的「本分」,是為政府提供平台講清講楚,平衡報道是指接近政府立場的聲音可以充分發揮。求真監察專業持平,這些我們過往視為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操守,過去一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拷問和挑戰。

「廣泛代表性」

受過基本政治學訓練的人,都會明白所謂代表性,必須來自公平公開的選舉制度,箇中包含一種選民以選票向參選人授權確認的程序,也代表一種問責監督的關係。這個過程,也包括3個元素,就是參選權、提名權和投票權。要追求更高的代表性,上述3個環節便要盡可能開放,容許公眾最大的參與機會。但「完善選舉」的法律修訂,在議員前呼後擁拍掌叫好下火速通過,在提名和參選環節上定下了更高門檻,以政治立場決定了某些人應否享有相關權利,也讓更多不知如何產生的社團組織坐擁左右大局的權力,在個別界別更客觀上大幅減少了合資格選民數目。然後,我們被告知特區從此有一個具更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制度,這也不是民主倒退,而是循序漸進邁向普選的向前一步。這些說法,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既有認知。

「勾結外國勢力」

以香港從來以國際城市自居、自視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社會來說,這是教我們最難處理的一個關口。即使你從不關心政治、懶理新聞,也未曾投票,也難以完全避開這個困擾。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系,各行各業難免與外國政府、企業和團體有不同程度的協作關係,而國際認可更是各個專業界別的共同發展方向。但倘若不幸地,一旦這些國際合作伙伴被定性為敵對勢力,如何洗脫嫌疑劃清界線、怎樣才算是「勾結」、什麼情况下要為對方的行為負上責任,無人說得清楚。甚至所謂視乎「意圖」、「動機」的說法,也是玄之又玄不着邊際。但完全與外國力量脫鈎,又是否符合特區的發展需要?自絕於國際社會,香港還可以生存嗎?以往相識滿天下、擁有跨國關係是重要資本,今天卻可以因此得咎禍福難料。

舊日的世界正在眼前迅速土崩瓦解,不管你是否接受理解,新的倫理已經主導着這個社會。怎樣面對這個新秩序,是香港人正在努力修讀的一課。什麼原則必須守住、哪些價值不能放棄、怎樣在低壓下找到一片光明、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大家各自尋找答案。這種價值混亂的迷惘混沌狀態,不見得很快會消失。明年今日,這篇文章大概還可以循環再用。是企硬還是隨俗、是投其所好還是堅決拒絕、那是鹿還是馬,人人選擇不同。這些答案,卻決定你作為人的價值,也左右着這個城市的未來。

回到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的身分來看,所謂正義必勝也許只是我們的良好願望,但古往今來人們對理想的追求,歷史始終會記下一筆。

作者是政治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