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拜登歐洲之行:冷戰記憶與變局世界(文:孫興杰) (09:00)

近期,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執政後對歐洲的首訪。在長達8天的外交行程中,拜登不斷強調「美國回來」,但是美國到底回到哪裏去呢?冷戰的記憶,尤其是美國冷戰勝利的認知,似乎構成了拜登歐洲之行的潛意識。七國集團、北約都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而美俄首腦的日內瓦會晤,則有意模仿1985年列根與戈爾巴喬夫的會晤。拜登被稱為「外交老手」,其外交經驗和意識與冷戰密不可分。在世界大變局之下,拜登以「冷戰」圖譜認識和裁量着急劇變化的世界秩序。然而,歷史沒有終結,未來也不會回到歷史。刻舟求劍式的外交表演,遇到的終歸是現實的激流。

特朗普極限施壓 拜登極限「忽悠」

在首訪之前,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我的歐洲之行旨在讓美國團結世界民主國家〉。其中提到,在全球不確定的時刻,百年不遇的疫情尚未結束,此行就是要更新美國對其盟國和伙伴的承諾,展現民主國家應對挑戰、抵擋威脅的能力。拜登的歐洲之行的確也貫徹了這樣的思路,一路走來,喋喋不休地進行價值觀的高調宣示。可以說,拜登是以價值觀外交為主線,將價值觀聯盟延伸到地緣經濟和戰略層面,試圖復活一個冷戰時期以美國為軸心,包括軍事、政治和經濟的「西方陣營」。

與特朗普對歐洲盟國極限施壓不同,拜登採取的是極限「忽悠」,迴避歐美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如同佈道者一樣鼓吹歐美共享的價值觀,將世界描繪為民主與專制的對抗。這不是冷戰式的動員與整合,又是什麼呢?美國回到冷戰,重溫冷戰勝利的輝煌時刻,這才是拜登的真實目標。

炒作「中國威脅」 「聚合」盟國

歐美關係在過去幾年遇到了比較明顯的挑戰。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暴露了歐美之間的利益分歧,惡化了大西洋共同體的氣氛,尤其是領導人之間的私人關係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焦點。特朗普是不是從根本上破壞了歐美關係?其實未必,大西洋兩岸關係的鬆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另外,在特朗普時期,北約、七國集團這樣的紐帶也沒有實質變化。唯一出現較大變化的,是民粹主義思潮對歐美主流意識形態的衝擊。美國大選之後的國會山騷亂,讓歐洲盟國「驚詫」。拜登雖然喋喋不休地宣告歐美共同價值觀,似乎5個月前發生的騷亂已成為歷史過往,在拜登的記憶中消失;問題在於,歐洲國家是不是也「删除」了這段記憶?

拜登之所以從價值觀出發,「重聚」西方,其原因在於:一是可以不花任何成本,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宣告「美國回來」;二是特朗普對歐洲國家造成的傷害比較大,只要拜登改弦易轍,歐洲國家也會「受寵若驚」。美國處於戰略收縮和調整的周期,在地緣政治、經濟等問題上與盟國存在不少分歧和矛盾;通過價值觀的動員,尤其是對「中國威脅」的炒作與動員,以共同的威脅來「聚合」盟國。

歐洲領袖冷靜 反對綁上「對華競爭戰車」

中國是拜登歐洲之行的主要參照,也是重聚西方盟國的主要目標。集合盟國、共同對抗中國,令冷戰記憶被激活。拜登將涉華議題,尤其是人權、法治等問題變成了熱門話題,將這些議題寫入七國集團的聲明之中,製造西方國家聯手對抗中國的局面。冷戰結束之後,世界政治去意識形態化,各國之間的交往不以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劃線,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但拜登卻抱持冷戰式的對抗思維,以意識形態劃線,拉圈子、搞集團政治,綁架歐洲國家。對於這一點,法國、德國以及歐盟領導人都做了明確表態,七國集團不是對抗中國的集團。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拜登到訪之前聲言,中歐投資協定是平衡中歐經貿關係的一大步。

美國國內民粹主義思潮依然湧動,拜登備受掣肘,又如何構建一個所謂的價值觀的聯盟呢?美利堅「合眾」尚難,何况是國際聯盟?與拜登的熱情表演相對的,是歐洲國家領導人的「冷靜」。馬克龍、默克爾反對被美國綁在對華戰略競爭的戰車上,連英國的約翰遜也明確拒絕「冷戰」。原因何在?世界秩序的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拜登還在念着「冷戰」的經。

從地緣政治來說,歐洲國家關注的是本土以及周邊安全。馬克龍說,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跟中國沒有關係。馬克龍說了一個常識,但也戳破了拜登的冷戰「泡沫」。所謂的北約轉型,不過是將中國作為北約的主要威脅,美國藉着北約這個冷戰軍事機器擠壓和遏制中國。英法德派軍艦到亞太地區轉一圈,只是國家行為,也是隨機的。如果北約將中國視為威脅,意味着這些歐洲國家被裹挾到了印太地區。歐洲國家在二戰結束之後,就從海外撤退了。也就是說,美國崛起的年代,正是歐洲衰落的過程,現在歐洲國家願意給美國當「僱傭兵」?

「建設更好世界」與「一帶一路」並不衝突

從地緣經濟來說,平行市場早已結束,全球化的結構已經形成,產業鏈、供應鏈愈來愈綿密,跨越了國界。美國提出要建設更好的世界,當然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並不衝突,而且也有合作的空間,全球的基建缺口幾十萬億美元。拜登以技術競爭為切口,試圖將全球技術體系切割為兩個體系,也遭到了歐洲國家的反對,單是「數字經濟」這一塊,歐美之間的分歧和矛盾就非常大。當然,拜登對於這些問題刻意迴避或者忽視。

作為歐洲之行的收官,拜登和普京在日內瓦會晤,儼然是1985年的歷史再現。兩個核大國確認了戰略穩定的重要性,就核軍控達成了共識。而日內瓦的峰會則把拜登拉回現實,他承認美俄是「兩大國」,普京的日內瓦之行要的就是與拜登「平起平坐」。拜登的「冷戰記憶」被用到了日內瓦,冷戰的夢能不能醒醒呢?

作者是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