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通關內地與國際難兼容?(文:劉進圖) (09:00)

《金融時報》上周刊出一篇特稿,標題是「香港的防疫政策危害其金融中心角色」,文章提出了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觀點,就是特區政府如今對待國際商旅入出境的檢疫措施,恍似作繭自縛,令國際商業機構非常失望,假如不作改變,恐怕會損害香港的商業及金融中心地位。

文章作者並非質疑特區政府去年為遏制疫情而封關,嚴格規定入境旅客要隔離檢疫2至3周,世界各地為了防控疫情也有類似的封關措施,藉此換取時間推動疫苗注射,爭取早日達至大部分居民有抗體可免疫,然後讓商業及旅遊恢復正常。然而,從香港開始有疫苗供應起計,已經過了100天,接種率仍偏低,按文中數據,香港成年人口只有約17%已接種,70歲以上人口更只有不足5%,是倫敦和新加坡的一半,商界開始質疑和抱怨,看不到香港何時才可恢復國際商務旅遊,跨國業務無法規劃推進,只能坐視人才流失。

文章指出香港長期閉關造成的嚴峻影響後,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到底香港的目標是什麼?是要爭取在新加坡等亞洲都會之先,向世界開放關口?或是爭取早日與內地恢復通關?如果是後者,那就意味香港對國際商旅開放的時間,將取決於北京,這可能比香港只按自身情况決定要遲很多。

內地需長時間大幅提升接種率

為什麼爭取向國際商旅開放關口,和爭取與內地恢復通關,可能產生矛盾?這是因為內地的疫苗接種率偏低,而且人口有十幾億,可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大幅提升接種率,目前只能倚靠極嚴的入境隔離措施,防止病毒流入並擴散,香港若要與內地無縫銜接,就要實行與內地城市相若的嚴格限制國際旅客入境措施,不能隨便對國際開放關口,但這樣做明顯不利於恢復國際商業及金融活動。

如今,好些歐美國家已經有許多國民接種了疫苗,預計今年夏天起,便會相互開放邊境,讓商務及旅遊逐步恢復,香港在這方面有何計劃?單是與新加坡一個城市談免入境隔離的「疫苗泡沫」,實施日期也一延再延,遲遲無期,更莫說對歐美主要城市開放。這就難怪在港的國際商業機構憂心,到底香港還要不要當國際金融中心?或者,香港的角色其實只是中國境內的金融中心,以服務內地為首要任務,向國際開放只是次要的事情?

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只有一個

其實,香港完全沒有必要把與內地通關置於國際通關之上,即使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也應該讓香港早日恢復國際商業及金融中介功能,因為中國有許多大城市,但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只有一個,沒有理由看着這中心的優勢被蠶食,甚至被新加坡威脅取代。只可惜香港近月來施政太過政治掛帥,凡事追求政治正確,刻意討好中央,例如邊境免隔離入境的特殊待遇,便是優先給予中央官員和內地大企業的主管,國際金融機構近日才獲得類似安排,但活動自由只限於日間開會,晚上仍要隔離,這種差異對待,突顯了特區政府重視內地遠大於國際的心態。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