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保障貧苦學生成為醫生的機會(文:江家銘) (09:00)

政府向立法會提出修改《醫生註冊條例》,為引入非本地訓練港人醫生來香港免試執業鋪路。

醫學界反應強烈,多個醫生團體高調反對,認為此舉將大大打擊本地的醫生水平,長遠影響病人的福祉。支持修例的人士,包括某些別有用心的議員,則指摘醫學界保護主義,只顧保衛醫生的金錢利益,罔顧香港市民的需要。更有些政治立場鮮明的團體,打着醫護的旗號,無理踐踏內地醫生,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保障水平」抑或「捍衛利益」,筆者無意爭辯,各界對此已有大量分析。但筆者留意到,社會上甚少有人提及另外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公平。

較窮學生面對愈來愈大挑戰

據了解,由指定醫學院畢業的非本地訓練醫生將可以免試來港工作。但他們將受限於特定門檻——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必須在醫管局、衛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工作,並在考取專科試後再服務多5年才會獲得正式醫生註冊(可以私人執業)。雖然目前未有透露哪些醫學院將被納入免試名單,但筆者估計,負責審核的委員會為了保護市民對醫生質素的信心,大部分被納入名單的,將會是西方先進國家的醫學院。

香港兩間本地醫學院的收生名額有限,不少莘莘學子為了延續「醫生夢」,都會選擇離港修讀醫科。家庭環境較富裕的,通常會選擇去英美澳加等地區的醫學院。但是每年數十萬港元的學費,絕非人人可以負擔,因此有不少人會選擇到內地的醫學院修讀醫科。以目前的制度,在世界各地任何醫學院畢業的人,只要通過香港的執業資格考試,並完成實習期,就能得到香港醫務委員會的正式註冊,並公平地與本地畢業的醫生爭奪專科訓練的名額或其他工作機會。

近年的統計已清楚顯示,在發達地區的醫學院,入讀醫科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社會上比較富裕的家庭。這現象並不難理解,香港醫學院長期以來只取錄考試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而高昂的補習費用亦令較貧窮的學生面對愈來愈大的挑戰。而本地的香港大學醫學院,早幾年亦首次出現非聯招(經本地中學文憑試以外的方式報讀,多為國際學校或海外回流學生)收生多於一半。

本地專科訓練空缺不多

另一個問題是,本地專科訓練空缺其實不多。據報,政府雖然承諾將會聘請所有本地醫科生接受專科訓練,但在挑選專科上則不會獲得優先。筆者認為,讓部分非本地醫生免試執業並容許他們直接投考十分有限的專科訓練名額,將對本地醫科生及不可獲得免試的非本地訓練醫生造成不公平的情况。不少海外畢業的醫生本身已有數年工作經驗,有些甚至已通過部分專科試。而海外名牌大學鼓勵研究,有些醫生首數年工作已經在醫學雜誌發表論文,他們的履歷遠遠比初出道的本地醫科生亮麗。况且,有不少海外醫科生的父母亦是香港醫生,在人脈上他們都佔有優勢。

統一執業試提供公平起跑線

各種迹象都可見,家境富裕的學生在成醫路上的優勢愈趨明顯。筆者認為,現代社會應致力減少貧富懸殊帶來的不公平情况。作為一個相對比較少「靠關係」的行業,香港醫生專業長久以來都為社會上有才華的貧困學生提供一個成為專業人士的途徑。因此,一個統一的醫生執業資格考試可以為所有醫生提供一條公平的起跑線。政府有責任增加本地醫學院的學位,亦應改革目前「成績為先」的收生機制,增加貧苦學生成為醫生的機會。

作者是「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榮譽秘書、由英國回流的公院醫生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