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港台喉舌化有違公營廣播原則(文:陳韜文) (09:00)

香港電台是一個政府部門,但以公共利益為取向,並擁有編輯自主權,是公營廣播的一種妥協模式,也算行之有效。由於港台有政府部門與專業自主的矛盾,爭議自是不可避免,只是這兩年更趨頻密和激烈。近來,當特首林鄭月娥因港台上下衝突而被傳媒詰問時,她一方面把責任推給廣播處長,同時隨口認定港台仍是「公營廣播」。

今天的港台仍是公營廣播嗎?

公營廣播的核心在於「公」

公營廣播,又稱公共廣播(public broadcasting)或公共服務廣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英國BBC廣泛被認為是公共廣播的表表者。公共廣播的主要理念包括與既得利益保持距離,以公眾整體利益為依歸,取向開放多元,促進國族社群意識,以客觀公正為編採方針,以優質節目吸引受眾。財政來源則不拘一格,可來自牌照費、公帑、贊助,或是以上來源與廣告的混合方式。

雖然港台沒有最理想的公營廣播安排,但多年實踐下來,港台已獲得大多數市民的肯定。港台在中大歷次傳媒公信力調查中都高踞前列,其客觀持平編輯方針由此可見一斑。雖云是客觀公正,但是歸根結柢,港台仍然受制於「一國兩制」。何謂新聞性?何謂權威性?它大體上仍是以權力高低來劃分的。結果,往往受惠的是制度中的權貴,他們享有最大的媒介可及性。

縱使如此,我們也不可低估編輯自主帶來的自由空間。也就是因為有此空間,港台才可以製作出像《鏗鏘集》那樣叫好叫座的紀錄片。有人認為《鏗鏘集》或其他公共事務節目故意抹黑政府。批評者不是昧於傳媒應該監督政府的作用,就是出於對新聞自由的恐懼。公營廣播以公眾利益為大前提,不在乎個別既得利益者的得失,故此做揭露批評的節目也屬理所當然。有些人大概是連這一點都不明白,才要求港台一切要配合政府施政,做其馴服傳媒。

港台是一個平台,從中可聽到不同的多元聲音,政府的、建制的、中間的、民主的,這是港台平衡要求所致。我反而有時覺得港台太拘泥平衡,連邏輯混亂或是水平不足的建制中人也被邀請當主持或嘉賓,害苦了受眾。港台的取向是多元開放的,所建構出來的國族社群意識大概離不開「中國的香港人」或是「香港的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跟「一國兩制」是相匹配的,與港獨沾不上邊。

大整肅正改變港台的性質

自《國安法》實行之後,香港經受一連串的整頓。自由、民主、自治的空間已大為收縮,體制大步走向集權。港台,作為傳媒,又是政府部門,自是受到重大的衝擊。

重要的變動是更換領導。原是新聞人出身的廣播處長梁家榮,在港台面對建制派和政府的責難聲中,提早半年離職。政府則以官僚出身的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取而代之。政府對整肅港台也似胸有成竹,同時推出《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列出港台一系列「不足」之處,重點在削弱其編採的獨立性及專業自主性。其中一項「改革」是設立一個9人編輯委員會,負責一切節目的生殺大權。有編輯委員會不一定是一個問題,但是當委員會以狹窄的政治標準為界,掉棄公營廣播的「全民觀點」,完全跟從既得利益,處處設立紅線,那自當別論。

在新制度成立前後,已有港台的高層人員、節目監製因為不滿港台的倒行逆施而辭職引退,也有不少節目因內容或主持人有「敏感」或「爭議」之處而被抽起不放。其中,《鏗鏘集》監製李賢哲想繼續探究7.21事件及六四,最後遭編輯委員會否決。據報道,他被勸說以後應該多做「民生古仔」。

試問一個以「非政治化」作為編採方針的公營廣播台,如何可以取信於廣大關心公眾事務的市民?其實,編輯委員會所服膺的並非什麼「民生路線」,而是既得利益者的「政治路線」。港台可以讓林鄭月娥主持40集選委界別訪談而臉色不變,結果招來「公器私用」的指摘。港台又讓它的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主持節目,訪問梁振英這等建制中人,這不是政治又是什麼?平衡又在哪裏?前面所謂「敏感」、「爭議」的因素,本來放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不過由於政府要擴大政治打擊面,有些人與事就變得完全不可接受,淪為集權化下的犧牲品。

公營廣播強調的是傳媒普及性,莫不希望最多的人可享用它的節目。YouTube原本上載了數以百計的港台節目,但是港台在不涉任何資源原因之下,把一年前所有的節目下架。這對港台並沒有任何好處,客觀上只是把關於2019年反修例的資訊收起而已,明顯跟公共廣播盡量普及的原則背道而馳。

種種迹象顯示,在政府操控下,港台的公營廣播性質正快速消失,走向政府台,淪為政府的喉舌。

結語:政府欠市民真正公營廣播

政府台是國家台,跟公營台是有重大差異。前者只聽命於政府,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宣傳工具,不配稱為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的公營廣播。港台遠在1970年代之前確實有過不堪的日子,沒有任何自主性,是殖民政府不折不扣的喉舌。經過多年的掙扎,港台終於也隨着社會的發展在1980、90年代逐步演變為「政府部門,公營廣播」的形式。不過,從最近的事態看來,所謂「整頓港台」,實是「倒行逆施」,把港台推回以前的喉舌角色。香港在很多方面正經歷大倒退,港台的變動只是其一。既然是「倒退」,我們應以此視之,不能以重說(doublespeak)的方式美言曰「撥亂反正」。現在港台正被喉舌化,政府不應繼續以「公營廣播」的稱謂欺世盜名。政府欠香港市民的,是一個真正的公營廣播。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