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舉辦三大國際盛會的未來趨勢(文:張立健) (09:00)

在東京奧運會宣布今夏拒絕外國遊客觀賽以後,奧運聖火傳遞正式起跑。官方發布的宣傳影片,內容展示機械人吉祥物、自動車和遠程觀賽等科技創新,令人期待東奧會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奧運。另一方面,同樣延期一年的迪拜世界博覽會,其總指揮麗慕.阿勒哈什米(H.E. Reem Al Hashimy)表示虛擬世博會在網上服務,線上線下活動相輔相成,但不會取代實體的世博現場活動。

針對本年兩大活動虛擬化電子化機械化,是次以主辦方為分析對象,分析在新冠大流行後3個未來的舉辦國際盛會(mega-events)的走向。

趨勢一:機械取代人手

一般志願者都會為國際盛會無償提供迎賓、檢票、安檢、帶位、啦啦隊及後勤的服務,共創和延續盛會文化和志願服務的精神,也是國際盛會的重要持份者,比如當年北京奧運會號稱有近百萬名由本地居民和大學生組成的「城市志願者」和「京奧志願者」,以及服務京奧後在港成立的「香港志願者協會」。在可見的將來,當中部分勞動會由機械人取代,例如進閘的時候會由傳統的人手檢票和帶位,改為像進階版的火車站入閘驗票,而東京奧運已表明將有機械人在場內為觀賽人士指示方向,以及有自動車運載客人。而且,志願團隊中多包括本地、國內和來自海外的志願者,難得相逢在大賽中相識和交流,誠為美事。也許以後,海外志願者會無緣各種大事件,甚至對來自國內其他省市的志願者的需求也會減少。那麼以後,在奧組委下的部分受薪僱員,尤其非管理級的基層員工,也許會被取代。

另外,因全球大流行下普及的機械化和虛擬化服務,商業團體和活動組織者多會從國際大型活動吸收新知,然後上行下效。例如東奧的電子檢票機、自動車、人面辨識工具和觀眾服務機械人,賽後會改裝應用於日後的交通工具、演唱會、體育會和其他大型活動。除此之外,大眾有機會接觸和學習這些電子化習慣,辦公室和家裏可望會進一步電子機械化、虛擬實境結合。

趨勢二:控制收益成本善後更難

經濟學家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指出,近年大型運動賽事不但沒有如願刺激國民經濟總值(GDP),卻釀成國家負債;如巴西在里約奧運賽後背負以億美元計債務,是「奧運的詛咒」。

商業參與和贊助一般要看大賽的回報率和參與率,當東奧拒客成真,當地酒店、食肆和旅遊業的投資和準備可能血本無歸,會警惕後來者。比如當年在北京流行的奧運房、在上海世博區的周邊建築,這類投資商界會更小心翼翼參與。而且奧運和世博都原定於去年舉辦,但因疫情的黑天鵝而延誤,以後針對大型基建和活動的投資和借貸,金融銀行業可能會調低期望回報,同時調高其風險和融資利息。

此外,以往最令人頭痛的是善後,如何避免園區內淪為一片死城。但近年因土地規劃有方,有更周密的場館的可持續計劃或園區周邊的土地利用,像當年泰國曼谷亞運會的場區成為法政大學的校園和宿舍,另外北京奧運的五棵松體育館後來成為舉辦演唱會和體育活動的場所。以往賽後場館周邊可及時完善和再用,有賴旅客和經濟增長加持,可是大流行以後,因資金減少、逆全球化和新冷戰等不明朗因素,園區再利用率可能會放緩放慢。

但仍有新的難題,假設世博會的每一個場館設有至少數十至上百個防盜和測溫鏡頭,那麼連計出入口和周邊的街道所設的鏡頭,或許有數以萬計的鏡頭和綿延以公里計的線路,如何出售和分發到有需要的地方?還有數以千計因疫情而增設的潔手液站、體溫測量儀器、人潮人距檢測裝置、流動廁所、觀眾服務機械人和其他防疫工具,在世博後如何消化這些配置,將也是個成本和物流的難題。除此之外,因要嚴守社交距離、座位分隔和園區的人數風險上限,大型活動的門票收益和紀念品銷售亦會相應下跌。大賽仍可靠電視轉播收益,但網上世博會有同樣的收費和廣告收益嗎?

趨勢三:老牌大國佔優

過去十幾年,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曾經多次主辦夏季奧運會、足球世界盃、世界博覽會這三大國際盛會,以及其他大型盛會,如英聯邦運動會。而這種趨勢一直蔓延到中東,本來去年會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迪拜世博,明年會有卡塔爾足球世界盃——雖然這兩件大事都因全球新冠大流行面臨種種不確定性。

本來,發展中的東南亞,可望有機會申辦這些大事件,確立全球城市、國力和國際形象。可是,因為去年以來的疫情,未來幾年可能很多國家將面臨經濟衰退和失業潮,那麼到底有誰有能力掏腰包來舉辦國際活動?綜合以上的趨勢一和二,恐怕老牌大國仍會因為科技、財力和具籌辦經驗而佔優,發展中國家或已發展的小國也許在短期內更難以舉辦這三大世界性國際盛事。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部博士生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