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空談政治理想 改革從何而起?(文:梁幸發) (09:00)

特區政府進一步公布完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辦法的改革細節,社會迴響較少亦是預期之內。社會改革迫在眉睫,但港人必須以理性務實態度追求公平公義,才符合香港多元包容的核心價值觀,「一國兩制」也不至於脫離正軌。

改革方向在反對派操作下走歪

港人於英殖時期抱持過客身分,從「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和「政治冷感」,到回歸後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成為不少人真正的家,社會自然對如何能夠促進公平繁榮有所期許。在這個背景下,回歸早年一批滿腔熱誠的青年開始就社會議題發聲,他們在和平、理性和守法的氣氛下,尋求改變、提升生活質素和公平分配,投入參與香港以至國家發展,當時便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包容和尊重。

解決本港深層次矛盾一直是香港社會的共識,甚至連中央政府近年亦不斷指出香港需要反思定位,尋求破解就業、收入、土地、房屋、醫療等重大民生問題。青年對社會變革存有理想本應值得欣賞,遺憾的是,改革方向在反對派沉溺政治和選舉操作下逐漸走歪,最終完全變質。

反對派將社會矛盾訴諸意識形態之爭、政治之爭,將單純的社會問題視為政治問題,甚至要奪取特區的管治權和挑戰中央主權,實屬不智。香港在多年的政治鬥爭中蹉跎歲月,社會改革裹足不前,儘管近年「利益均霑」不進則退、房屋和貧富不均等問題遲遲未解,但這絕不是任何人作出違法暴力、勾結外國勢力,以至將政治凌駕一切等危害社會和國家安全行為的藉口。

西式民主不是唯一政治模式

政治改革的核心本應是為了確保政府施政以民為本、促進社會安定,但西方式民主被倡議為解決社會矛盾的靈丹妙藥,近年則備受質疑。美國著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於1990年代曾提出「歷史終結論」,預言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將是人類演化的終點,並將成為所有國家的唯一形式,但在疫情下歐美政客應對一塌糊塗,使福山承認政治體制與應對能力無關,國家的內在能力、社會的信任程度和領導人素質反是更重要的要素。

西方國家過去在新自由主義下,跟從經濟自由化和市場化原則,減少政府干預,但美國在資本市場下的分配不公一直為人詬病,英國則在政客政治豪賭失敗後留下「脫歐」的爛攤子,發展停滯不前。美英兩國抗疫不力,相反中國以負責任和科學態度成功控制疫情,證明西方式民主不是唯一的政治模式。西方式民主下管治團隊不斷更替,基於不同政治思維而使政策朝令夕改,中國模式則說明通過良好治理和政策延續性、透過實現經濟增長和保持社會穩定,同樣能夠獲得人民的支持和社會認受性。

聚焦社會改革須實事求是

由此可見,在政治現實下,港人必須理解:第一,香港屬「高度自治」而非「全面自治」,中央擁有絕對主權和全面管治權,是次改革選舉制度,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在於重塑「一國兩制」下特區應有的憲政秩序和從政者應有的政治倫理,是香港政制發展的完善過程而非終局;第二,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應以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為根本目標,任何變革必須符合香港現實情况,避免墜入西方式民主的民粹操作;第三,建立良政善治、社會革新求變、港人安居樂業,此乃中央政府、香港社會各界甚至是反對派陣營的共同利益,如何管控彼此分歧和改革步伐,謀求合作而非對抗,才是解決和突破當前社會困局的必然前提。

完善選舉制度過後,政局回復穩定,但不代表從此便可一勞永逸,各界如何確保社會能夠重新出發,更是任重道遠。社會應意識到空談政治理想是無助推動深層次變革,港人能否摒棄不必要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紛爭,實事求是處理分歧,將成為香港能否聚焦社會改革的關鍵。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