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拓展北區多住20萬人 粉嶺「48區」公屋規劃卻混亂(文:羅庭德) (09:00)

北區鄰近深圳,一直是分隔中港兩地的橋頭堡,但隨着大灣區規劃出台後,北區似乎將成為未來的灣區重鎮,多項大型工程如河套區發展、北環線、古洞北發展均已經陸續上馬。近日,政府向北區區議會提交文件,計劃拓展「新界北新市鎮」及「文錦渡物流走廊」,預計可容納20萬人及創造13.4萬個職位,可以預視北區將經歷翻天覆地的大改變。與此同時,政府正在粉嶺第48區工業區推動興建公屋工程,但工程選址及興建配套設施上卻讓人摸不着頭腦,更為滿足過時的規劃標準,強拆民居興建小學。

背靠和合石 鄉村公路旁的48區

香港房屋問題嚴峻,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政府加快興建公屋,滿足市民住屋需求,惟政府的選址往往犧牲鄉郊地區的村民,成就更多的公屋居民。早在2016年,政府已將粉嶺48區工業及綠化用途地皮改劃為發展公營房屋用地,而位於公屋地盤旁的兩幅工業地則撥為「政府、社區及設施」用途,將來興建學校等設施,整個社區將建4000伙單位,容納1萬人。

對大眾及粉嶺居民而言,粉嶺48區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實際位於粉嶺公路旁的大窩西支路、近何家園村的地方,即和合石墳場附近的地方。除和合石墳場外,該區附近建築主要是鄉村,如和興村、和合石村、畫眉山村及南華莆等,距離粉嶺港鐵站超過兩公里,目前只有1條專線小巴連接港鐵站與該區往來,並只有不多於6條巴士線途經該區。須知道,大窩西支路是粉嶺往來大埔的舊公路,部分路段已經是雙線雙程行車,並沒有擴闊的可能性。在鄉村間興建容納1萬人的公屋,交通配套及社區設施是一大難題。原本居住於和合石村及和興村的居民早已指出該區交通配套不足,要求增加巴士及小巴線,惟政府卻一直沒有正視居民訴求。

政府在提交區議會文件中指出,發展該區將在繁忙時間額外增加388小客車架次流量,在未有評估鄰近接駁道路如華明路、百和路、粉嶺公路,以及吐露港公路的車流量影響下,就得出對附近一帶交通並沒有明顯影響的結論,反而更令我擔心該區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此外,疫情日漸回穩,市民出行恢復正常,開始迫爆東鐵線九卡車。未來恢復開放羅湖及落馬洲口岸情况下,東鐵如何疏導這1萬人,現時均沒有答案。

共享社區設施準則不一 規劃標準過時守舊

在48區的發展中,政府除預留14萬平方呎樓面興建商場、停車場及社區院舍等設施,更興建一所可容納24班的小學校舍,即現時何家園村住宅範圍。當局表示有關發展是根據規劃標準,配合鄰近公屋發展的教育設施配套,提供約612個小學學位,所以必須拆毁民居。

這裏牽涉兩個關於規劃的矛盾。第一,是關於規劃標準與社區設施共享的矛盾。根據政府說法,粉嶺48區的社區休憩設施是可以與47區共用位於粉嶺南百和路及一鳴路交界,距離48區公屋約1公里的公園。然而,粉嶺48區的教育設施卻不能按照同樣邏輯,共用粉嶺南一帶的教育設施,或在粉嶺南另覓選址興建。事實上,粉嶺48區的人口並不足夠形成一個獨立小社區,未來必然要依賴鄰區的商業及社區設施,政府在規劃時應按實際情况調整。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就未來特定學齡組別的百分比推算,6至11歲小學學齡組別一般介乎4%至5%,以粉嶺48區新增1萬人口估算,6至11歲小學學齡組別人數約400至500,但實際人數因應生育率可能更低。政府應一併考慮鄰近暉明邨(位於華明邨以西)及未來房協於粉嶺區640戶的新資助房屋項目,在適當位置選址興建小學,為3個新建房屋項目提供足夠小學學位。

第二,根據規劃標準,粉嶺48區有小學校舍的規劃,卻沒有中學校舍的規劃,那麼未來48區居民在區內小學畢業後又該往何處升學?事實上,粉嶺48區的地盤根本沒有足夠空間興建小學及中學校舍,而社區設施又要與鄰區共用,引證粉嶺48區本身就受制於發展面積不足的困局。現在最弔詭的是,當局要一意孤行強推一個社區設施不足,而且人口不足以形成一個自給自足小社區的房屋項目,卻為求滿足過時的規劃標準,強硬地拆卸何家園民居興建小學,令居民作出無謂的犧牲。我認為政府必須正視空間不足的問題,既然房屋項目必須與鄰區共用設施,就應全面考慮鄰區的規劃,而非拆除現有民居,興建「到喉唔到肺」的教育設施。試想想,日後48區出現人口老化時,未有足夠適齡學童,該位處偏遠的48區小學又可能變成另一廢校。

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發展不僅是「硬道理」,更成為難以抵擋的現實,只能寄望當局在規劃時可與時並進,摒棄舊有的思維,特別是盡快改革不合時宜且長期招人話柄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才可建立更宜居及美好的香港。

作者是北區區議會主席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