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採訪黃再採訪藍 就是傳媒中立?(文:陳帆川) (09:00)

香港電台經歷整頓。據報道,該台很多節目被抽起的原因是「太黃」,有欠中立,彷彿黃藍兩邊聲音都有的節目,才是客觀持平的好節目。這是真的嗎?

據報道,原定本周播出的《鏗鏘集》,訪問了有線前記者,以及眾新聞和Hong Kong Free Press等媒體的記者,內容應該關乎傳媒如何透過讀者捐款等收費模式,以生存下去。

首先,這是全世界媒體都面臨的問題,老牌媒體如《紐約時報》,新媒體如BuzzFeed,都在摸索收費模式,不用太政治化。

第二,即使考慮政治,上述3家媒體被港台高層認為「太黃」,但什麼才是黃?上述媒體如果沒有鼓動示威,沒有呼籲投票給民主派,只是如實報道,並對當權者抱持批判態度,這其實不是黃,而只是盡傳媒的本分,監察權貴。但今時今日,做一個正常的傳媒,似乎就要被扣上黃媒的帽子。

第三,即使3家媒體真的被認為太黃,高層要求找「藍媒」訪問,平衡一下,那麼哪一家才是合適的藍媒?現實是,藍媒都似乎沒有財政困難,不用走一般網媒舉步維艱的收費模式。如果硬要找一家想賺錢、而又有客路的藍媒,已經要數到李梓敬的網紅網絡,他們正積極發展新頻道、開網店。只是,政治立場鮮明、說話毋須事實查核的網紅,跟新聞機構是截然不同的媒體,沒有可比性。舉例,他的賣貨頻道其中一條新片,題為「黃絲流傳科興疫苗會令睪(睾)丸爆炸」,港台高層真認為《鏗鏘集》應該將他們併在前述3家媒體一起探討?

因此,想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去平衡報道,很多時並不現實。在今次議題上,藍媒確實不愁錢,因此沒有相關問題可探討(當然也可探討藍媒為何不愁錢,但這個能播嗎?)。又例如報道黃絲藝人被打壓,難道我們又要找一個藍絲藝人被打壓的例子去平衡?黃藝人被打壓得收入歸零,藍藝人有這樣的例子嗎?因為權力和待遇不對等,黃營所面對的困難,很多時沒發生在藍營。

看報道理據及報道需要

要看一家媒體是否中立持平,並非靠盤點藍黃受訪者比例,而是看報道理據是否紮實,以及報道需要。例如報道元朗7.21事件,自然不得不提廣傳的一段何君堯的影片,也自然要找當事人回應坊間的指控與傳聞,這一點《鏗鏘集》從不懶怠。

「中立持平」聽來冠冕堂皇,也很容易被拿來作工具,將真相「平衡」掉,情况跟以前常用的和諧、河蟹,大概差不多。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