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王毅中東行看進退有度(文:劉銳紹) (09:00)

中國外長王毅在阿拉斯加與美國高官會談後,很快又到中東六國訪問,返國後又與到訪的韓國等國家的外長見面,可謂馬不停蹄。不問而知,這些外事活動都是為了防止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圍堵中國,所以各自進行合縱連橫。不妨透過這些國際活動,探討現代大外交和政治藝術的內涵。涉港事務的各方政治人物,也可以藉此觀察是否有借鏡的地方。

所謂「大外交」,不單指雙邊或多邊的國與國政經關係,還包括本國與外國人民,以及跨國的民間外交、意識形態的處理和國際的官民互動關係。各國的外交政策設計者,都會考慮以下因素:

(1)抗衡?制衡?平衡?什麼才是最符合眼前需要的目的?

種種迹象顯示,中國過去與中東國家的關係屬於平穩發展之類,而非優先之列。一來因為中東是西方國家的傳統根據地,二來中國過去把精力集中發展東盟、非洲和南美等地的國家的關係。但在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加速對中國圍堵的壓力下,中國才加速發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某程度上有點為勢所迫。

以王毅這次訪問的中東六國為例,整體而言,與它們之間的貿易額,中國都比美國佔優。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

其一,總的形勢中國是後來趕上的,顯示中國一直行使銜枚疾走之策,以免觸動西方世界的神經。

其二,中國這次突出與伊朗的關係。伊朗被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列為「三大邪惡軸心國」之一,美國至今仍與伊朗敵對;中國的華為和孟晚舟就是因為被指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而受到牽連。在此背景下,中國刻意加強與伊朗的關係,主要的考量是要顯示敢於與美國的敵人接觸。

可見,中國的策略就是以抗衡達至制衡,再由制衡促使平衡。這裏要求力度平衡的政治藝術,還要有精準的計算,包括對相關國家反應的計算。

(2)無言的虛實,求大利而不是求大同

中國加快推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雖然可能有一點制衡美國的作用,但實際上也有很多弱勢甚至危險之處。例如,中國跟中東國家的關係多建基於貿易經濟,互相買賣,而美國和俄羅斯則較多是涉及擁有權的投資經濟。中國因為起步較晚,只能逐步趕上;這次即使跟伊朗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但層次不高,內容較虛,連較有具體細節的「規劃」也比不上,更不是備忘錄或協定。况且,中東不止這次王毅出訪的6個國家,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總體還不及美俄。

其次,王毅此行雖然希望爭取中東國家在新疆問題上與中國立場一致,但效果似乎未如理想。中東各國沒有多提新疆問題,主要因為王毅此行帶來經濟好處,雙方毋須在這些場合觸及敏感話題,但這並不等於它們認同中國在新疆的政策,尤其是宗教政策。王毅強調,新疆問題的實質是「反暴力、反恐怖、反分裂」,但對於中東國家來說,伊斯蘭文化、宗教價值及其信眾的安全和自由,才是最關切的事情。王毅訪問土耳其時,還有大批人士到中國使館門外示威,外電報道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也不諱言對此表示關注。這一點卻是中國努力避而不談的。

在這種浮游的基礎下,中國仍努力發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反映中國的考量不是一般外交辭令的「求大同,存小異」,而是從實際利益出發的「求大利,存大異」。眼前,只有這些中東國家不要跟隨美國的步伐,與中國為敵,就合乎中國的大利,這才是實的利益。所以,即使存在大異,在宗教和意識形態上根本沒有大同,長遠而言更是敵對的,中國目前也不計較,這也是實的利益。這種策略的運用,必須有一定的膽識,處理得好就是政治藝術,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備受指摘的政治偽術。面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圍堵,中國別無選擇,只有險中求進。可見,掌握虛實也是一種政治技巧。

還有,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涉及一些敏感技術,例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表面是民用技術,但對方隨時可以提升為軍事技術。當年中國協助朝鮮和巴基斯坦發展「民用核技術」,結果朝鮮後來以「擁有核武」而與美國直接討價還價,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協調作用反而減少。為免吃虧,中國後來與外國的高科技合作也相當小心。

(3)互借東風如何適可而止?否則剛性斷裂!

外交和政治從來就像踏鋼線一樣,步履穩當,進退有度,可見成效;但操之過急,可能物極必反,最終剛性破裂。從中國抗衡美國圍堵,力圖分拆歐美,強化與東盟關係,拓展中東領域,另一方面又軟硬兼施地與美國周旋,都看到中國對外務實的智慧。

可惜,中央沒有把這種彈性的手腕施於香港之上;近兩年來的對港政策,只給人一硬到底的感覺。到了近期,港府更是過猶不及,唯恐失之,在中央對選舉制度作出根本性的改動之後,還要把選民的權利限制起來。例如,官方表示將檢視是否有足夠的法律限制投白票,或者禁止鼓勵投白票的言論。可以預見,這種思維只會導致更差的效果。市民如果不能投白票,也許乾脆不投票,投票率偏低,同樣不好看。此外,假如有人建議「選民可按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投票」,這又會否犯法?「適當的方式」一詞相當彈性,而選民對不同的言論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官方無理卡壓,反而會刺激出逆反心理。

還有,如果不准投白票,但官方發現真的有人投白票而加以追究,人們就會問:官方怎樣知道?官方的監管行為是否先行犯法,侵害了選民自由投票和投票保密的權利?總之,中國對外務實,對內就不要蠻橫;對外理智,對內就不要愚頑。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對外務實,進退有度,也值得泛民人士參考,因為面對具體的現實環境,必須懂得進退有度,關鍵是不失立場,而重點則是保留實力,這些都是政治智慧的考驗。過去香港人的考驗機會不多,如今來了,跟着要問的就是:能否經得起考驗?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