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新疆棉花事件 看本土娛樂小陽春(文:陳帆川) (09:00)

新疆棉花事件一石激起千重浪,令中美交惡從政治層面擴展至民生層面。香港人雖然置身政治漩渦,但在民粹的愛國活動上仍能保持距離,享受不表態的自由,而不少人在這空間裏左右逢源,包括大量只打本地市場的明星藝人。

出於愛國情緒而抵制外國貨,在中國並不新鮮,雖然沒有一次會成為國民習慣,但已足夠警醒商家:「不能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這次棉花事件告訴世界,中國醞釀抵制的情緒,不用太多前因後果,不用太長發酵時間,只要在黨牢牢掌握的社交媒體上一推,情緒話到就到,要多少有多少,而且點到即止,不易招致一發不可收拾的打砸搶。

反觀香港還能在這些情緒上置身事外,李梓敬的同伴還能穿著Nike去反H&M,而無受到千夫所指,反映這種仇外的情緒在香港未成氣候,仍停留於笑話一則、隔岸觀火的階段。

香港雖然發展出黃、藍經濟圈,但那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情緒,無法受單獨權威機構擺佈,例如很多黃店被指是暗藍,而本地明星為藍店代言又會被認為是純粹賺錢而可原諒,雖然網民天天為此吵架,但總算百花齊放,不如新疆棉花事件般壁壘分明,嚇得明星們冒着巨額賠款的風險也爭相要逃。

而香港在這空間裏,影視娛樂也颳起了一陣小陽春,YouTube熱門影片中的音樂影片不再由韓國和歐美專美,而出現了本地男團女團新歌。即使部分明星、YouTuber跟藍店扯上關係,也無阻市民支持本地偶像的熱情。香港人不談政治,只從支持本土的角度出發,撐起娛樂圈,這是否一條出路?

缺乏真材實料 就沒有話語權

自己人撐自己人,聽來很浪漫。香港商家今天聘請代言人,尚且能不問政治立場——最好沒有立場,方便左右逢源盡吸年輕顧客。不過,萬一他朝做代言人的先決條件是表態愛國、撐新疆棉,跟大陸接軌,屆時支持者們如何自處?偶像們還算不算代表本土精神與價值?

香港已經是一個連奧斯卡都沒得看的國際都會,認為明星不返大陸賺錢,留在香港塘水滾塘魚,就能享受免於政治表態的自由,無疑自欺欺人,除非那位萬人迷,不止吃中國的飯,還有能力吃台灣的飯、亞洲的飯,甚至歐美的飯。缺乏真材實料,就沒有話語權,不要心存幻想。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