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游刃於軟硬之間:軟實力的一堂課(文:陳智傑) (09:00)

中美外交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Alaska)會談的火藥味猶在之際,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近日亦罕有地「同步制裁」幾位負責中國新疆政策的主要官員。另一邊廂,局勢日趨動盪的緬甸,民眾怒火的矛頭,亦漸漸由針對軍政府,波及到中國在當地的企業。在北京當局蓄勢待發、準備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國際輿論及民情對中國的芥蒂,似乎並未消減。

軟實力關乎中國「兩個一百年」

中國自上世紀實行改革開放的方略,數十年來大概都依據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所訂下的「三步走戰略」去恢復社會、經濟和民生的元氣。鄧小平的「三步走戰略」概括如下:先在1980年代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再用上10年時間讓民眾漸漸走上小康社會的狀態;假如情况理想,則再多用大約50年的時間,使中國人均生產總值到達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期望在21世紀中葉讓內地民眾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這「第三步」,歷時約50年,大約鄧公當年早已料到,中國要由小康社會走到「中等」富裕的境地,殊不容易。

歷屆中央政府都曾因時制宜地微調「三步走戰略」: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便在中共十五大報告提出到了中共建黨100年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年時的發展目標,其後被稱為「兩個一百年」。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則於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國於2020年——中共建黨差不多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於中共十九大提出具體階段和相應目標,使中國於建國100年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然而國力的提升,往往會招來周邊國家以至是國際社會的猜疑和恐懼。鄧公於聯合國放話,指中國「永不稱霸」;江澤民時代的中國亦盡力韜光養晦。在胡錦濤年代,中國國力抬頭成為國際焦點,中央當時便提出「和平發展」和「大國責任」的主張。胡錦濤更於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親自提出發展「軟實力」;習近平主席亦曾表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乎「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

軟實力跟硬實力是一體兩面

「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爾(Joseph Nye)今年2月於國際學術期刊《政治權力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Power)討論「軟實力」(soft power)一詞於數十年來的發展,並再次演繹何為軟實力,頗有學術和政策參考價值。其中讓我感興趣的,是Nye在論文中回顧了他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構思軟實力的思考背景、回應數十年來不同論者對軟實力的討論——包括近年大行其道的「銳實力」(sharp power),以及評論軟實力的概念在歐洲、美國及中國的發展。

Nye在構思軟實力的概念時,是以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realism)作為思想對手。現實主義在國際政治中,是指在軍力和經濟實力等「硬拳頭」下,弱國無外交,強國才有外交的道理。Nye在文中澄清,軟實力的概念並非要跟「硬實力」分庭抗禮;相反,Nye重申自己亦了解「硬實力」的重要,只是現實主義中的硬實力並未能充分解釋一些國際影響力的緣由,故此提出從行為學的角度去理解為何一些國家會發揮文化魅力、吸引他國人民。Nye進一步舉例指,蘇聯之亡,除了亡於其「硬實力」難以繼續支撐龐大的體系外,亦亡於其軟實力淪喪、東歐人民對蘇共眾叛親離。軟實力的學說跟硬實力是一體兩面:軟為拉力、硬為推力;而衡量拉力的成效,則必要以他人對自己國家的主觀感覺為依歸,這跟較為有客觀指標的軍力和經濟力量有所不同。

軟實力要以別人自願選擇為本

在回顧軟實力的「初心」後,Nye便回應不同論者和學派對軟實力一詞的討論和批評。我尤其留意Nye如何評論「銳實力」的學說。Nye再次重申,軟實力的精要在於正向的吸引力——無論是直接傾慕一種國家文化,或者是透過游說工作成功說項。

Nye特別討論一個悖論:軟實力的文化吸引力,能否輔以「硬實力」的壓迫感?若然,則應如何把握這「軟硬」的分寸?Nye在論文寫道,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確是存有頗大的灰色地帶。然而以力服人、讓人有壓迫感而作出的「選擇」——例如以意識形態為武器的「銳實力」,於概念及政策操作上與軟實力有根本的差別。一言以蔽之,軟實力終歸要以別人的自願選擇為本。

在上文的討論後,Nye便評述軟實力的概念於全球各地的政策運用。頗讓我有點意外的是,雖然Nye的軟實力學說是以美國的國情為藍本,但他卻認為歐洲和日本相較於美國自己,更加留意及運用軟實力的學說。Nye直言美國國內的政圈起初並不流行軟實力一詞,而他本人一直以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不斷解說。直到後來,Nye以「巧實力」(smart power)一詞把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概念一起應用。其後美國國防部的高官開始提及軟實力,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當政時亦用上「巧實力」一詞。

軟實力多孕育於公民社會 而非政府

Nye在論文最後提及他對軟實力概念在中國的命運感到意外。Nye認為中國的硬實力大幅提升,其領導人亦明白軟實力有助世界接受中國。Nye說,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7年提及軟實力後的一年,幾乎每星期都有人請Nye寫文章或參與有關軟實力的會議,亦曾有中國官員私下詢問Nye,中國如何能增加其軟實力。Nye在論文說,他的意見始終如一:大部分國家的軟實力乃孕育於公民社會而非政府,中國應讓其公民社會的人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Nye總結其論文時,其中一段頗堪玩味:軟實力的概念就如小孩子,在其還小的時候,作為學者或公共知識分子,你可以愛他或責罰他;但當小孩長大後,他會擺脫父母、結交朋友——無論是好友或損友。作為軟實力之父,Nye這番說話何所指,實在留給世人太多的想像空間。雖然眾說紛紜,但肯定的是,軟實力本身已經成為極具「軟實力」的學說和政策話題,並在銳意提升國力的中國持續發酵。

參考資料:

Nye, Joseph S.(2021). Soft power: the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ournal of Political Power, DOI: 10.1080/2158379X.2021.1879572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