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人大改選制後 溫和泛民/中間派政治角色(文:狄志遠、黃俊瑯) (09:00)

在討論政治角色前,必先分析和總結現時香港社會的民情和需求:

.市民對政治有無力感

不能否認,有超過50%選民是反對派/民主派的支持者。在疫情影響的經濟低迷情况,加上他們認為不能彰顯心目中的「政治立場」下,相信有不少市民在此刻會感到政治無力感,一方面社會及經濟壓力增大,另一方面也改變不了現時政局。這批市民需要另一個政治烏托邦,及能夠代他們發聲的組織或人物。

.民生及社會問題已接近臨界點

在2019年的反修例社會事件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雙重夾擊下,香港的經濟及部分產業情况處於低迷狀態,當中特別影響基層市民。從數據可見,最新失業率已達7%;餐飲、航空等能支援基層市民的行業也受到很大衝擊。

因此,適時提出願景及解決民生社會問題,是當務之急要處理的事情。

.市民對政府表現失望

處理疫情方面,大部分市民對於政府的表現感到非常失望,對政府的經濟支援措施,也感到未能到位。2020年香港經歷四波疫情,各行業受到衝擊,一般市民生計不保,因此歸咎於政府施政不力。

因此,在人大對於完善選舉制度的決定後,溫和民主派/中間派可擔起以下的角色:

加強議會、社會多元聲音,團結部分處於真空狀態的群體

在修改選舉制度後,一方面,一般市民會認為,以後社會及議會只剩餘建制派的聲音,即是每每支持政府所有議案;另一方面,政府和建制派也要為未來的潛在政策失敗負上全部責任。

因此,社會和議會有必要有多元聲音,在政治上不觸碰紅線的情况下,讓另類聲音得以在不同類型的社會議題發聲,平衡社會意見。

團結原本溫和的民主派人士

雖然有部分的激進反對派人士在《國安法》的基礎下被捕,但同時也有一部分的原本溫和的民主派人士甚少參與激進行為,大部分時間都是服務地區居民。

必須在選舉制度改革後定位部分中間和溫和民主派人士在政局上的位置,從而吸納及團結現時沒有走向極端的溫和民主派政治人物。

發揮社會民生倡議作用

在過去,溫和民主派及中間派人士都在各個社會領域提出適切可行的社會政策方案。這次在選舉制度後重整及重建社會信心時,其中一個方法是吸納這批人士在社會政策的倡議,實現「共識最大化」。從政治形象上表現「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核心」,接納多方意見。

中央為特區政府處理好政治困擾,但並不代表一切順風順水。未來,特區政府仍然要受到議會監察,從而改善施政表現,挽回市民的信任,這樣才能有效繼續管治香港。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黃俊瑯是新思維副主席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