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批鬥政務官零成本 真心話地下化(文:陳帆川) (09:00)

民主派面臨大審訊之際,左報連日向政務官發炮,質疑她們不夠愛國,引得建制派葉劉淑儀也「倒戈」,開腔護航。當捕風捉影的機器全力開動,人人自危,網絡輿論難作民意參考。

左報先後批評食衛局和財庫局常任秘書長疑跟黃營拉上關係,包括在往績上打壓黃營不夠果斷,以及戴上疑印有政治口號的口罩。這種推理手法其實並不新鮮,只不過以往用在黃之鋒與戴耀廷等人身上,現在的目標人物轉移至政治中立的政務官。

這種扣帽子手法,網絡上常見,不分黃藍。例如黃絲也愛挖掘公眾人物喊藍店外賣的照片,以「證明」他偽黃,哪管他在民主運動裏發過聲。但由於這種訴諸情緒的推理方法並不嚴謹,往往只能一笑置之,傳統、正規傳媒不會採納。

這類文章只會愈做愈多

傳媒透過報道揭黑幕,是一場艱辛而漫長的過程,製作成本很高。例如有關元朗7.21事件的調查報道,以及高官僭建的新聞,都需要大量採訪、查冊、翻看閉路電視和網片。如果報道粗疏,一來無法令人信服,二來有可能被告上法庭。

不過網絡式的捕風捉影,只需要簡單一張圖片、一張合照,或者一個動作,即可將目標人物人格謀殺,而且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卻不乏信徒。以往左報這樣做,基本上無法掀起話題,如今的報道威力卻有如重磅調查新聞,連政府都要急急解畫,令它成為低成本、高效益的「報道」方法。

可以預見,這類文章只會愈做愈多,掃射範圍愈來愈大。以葉劉淑儀為例,連登最近挖出她女兒在2012年接受訪問時談到:「我覺得美國生活較適合我,因為講英文」,「我成日撞到其他議員,同泛民的會啱傾些,好似不同黨的劉慧卿」。這些都是手到拿來的批鬥材料。網民鬧着玩,當然玩不大;一旦左報盯上,威力就截然不同。

人人自危,大家勢必更在意自己的「網絡足印」,減少發聲,減少麻煩,尤其是中間派、淺黃、淺藍。誰最願意大張旗鼓?自然是政治上最正確的愛國主義者。所以容易被人起底、載有大量生活資訊的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人們講話將愈來愈隱晦,像玩猜謎;激進藍、紅則火力全開。

至於跟個人身分切割的平台,例如在Google和YouTube上搜尋內容,或者更受歡迎,因為觀看和留言,也無人知你身分。真心話地下化,就像大陸網民在微博與Clubhouse上的分別。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