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憲政失效:香港的雙結構性財赤(文:黃偉豪) (09:00)

今年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的赤字驚人,破了有史以來的紀錄,高達2576億元,如果不是香港一向擁有豐厚的財政儲備,全城早已陷入恐慌。但只依賴儲備來抵消財赤,終會坐食山崩,問題的關鍵是:目前的財赤只是周期性,短期內政府可轉虧為盈;還是結構性,即除非改革制度,否則財赤只會揮之不去,陸續有來。不幸地,香港目前正面對的是經濟和政治上的雙結構性財赤,它們的出現均源於制度的失效。

在公共財務學上,財赤基本上可以分成周期性和結構性兩大類,只有結構性財赤才帶來至大的憂慮。一般的財赤,即周期性赤字(cyclical deficit),隨着經濟周期的循環而轉變,政府收入在經濟收縮時下降,但在經濟上升時增加,全屬正常現象。只要設立財政儲備,懂得積穀防饑,自然可以保證政府的支出和服務,在經濟轉差時仍然不受影響,市民生活如常。

經濟的結構性赤字:公共財政和經濟結構失平衡

真正要預防和避免的,並非一般的周期性赤字,而是結構性的赤字(structural deficit)。而結構性財赤也可分成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兩者的根源均和制度上的缺陷有緊密的關係。經濟上的結構性財赤,是源於公共財政制度與實質經濟發展脫節,而政治上的結構性財赤,就是因為政治制度上的安排失效,包括了用憲法促進政府的理財紀律(fiscal discipline)的措施被架空而造成。兩者均要靠制度的改革才能杜絕,不幸的是兩者均同時在香港出現。

過往較多人談論和注意的只有經濟上的結構性赤字。它是指政府的公共財政制度和經濟結構失去平衡,因此有機會在經濟好景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入不敷支,出現財赤。在這一方面,香港最為人詬病的結構性問題,是稅基過於狹窄,政府居然長期有過半的收入,是依賴於和實體經濟脫節、與終日炒炒買買的熱錢息息相關的泡沫經濟,即賣地、股票買賣的印花稅及投資等收入。

這使萬一泡沫爆破時,政府的財政便隨之崩潰,市民的生活亦苦不堪言。香港在九七金融危機及2003年沙士疫情時,便出現過以上的情况。可惜,香港直到今時今日,仍然未有任何全面的公共財政改革的具體計劃和時間表,來針對經濟上的結構性赤字問題,例如過往有關擴稅基的改革方案,長期停留在討論又再討論的初步階段。

政治的結構性赤字:政制帶來盡量加大開支的誘因

令人感到意外又憂心的是,近期因應政治形勢的急劇轉變,香港更面臨政治的結構性赤字衝擊,形成了雙結構性赤字的問題。從定義上來說,政治的結構性赤字,是指政治制度為市民或政府帶來誘因,盡量加大政府開支,來滿足自己的利益。從此角度出發,香港在稅制上對普羅大眾較為慷慨,不少人不需要交直接稅如薪俸稅及利得稅,但又可享受公共服務,已造成一定誘因,在政治上不斷向政府施壓,加大福利開支。

在《國安法》後的香港「新常態」下,香港政府已缺乏民主參與去爭取市民的支持,只餘下透過資源來解決社會上的矛盾和紛爭,無形中是以「派錢」來滿足市民的訴求,也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大型項目,包括了成本效益不高的基建及投資項目,以回饋及獎賞在社會上支持自己的不同利益集團。派的錢從何來?因大幅加稅只會使政府不受歡迎,過往積下來的財政儲備自然成為了支持「派錢」行動的「水塘」。

由3位美國學者最近在The Journal of Politics發表、名為〈論憲政化平衡預算〉(On Constitutionalizing a Balanced Budget;註)的一文,便對政治上的結構性財赤,作出了分析和實證研究。根據相關的理論架構,香港的財政儲備在學術的概念上,可以被視為「公共資源」或「共有財產」(common-pool resource)。它的主要特色共有兩個,一是在使用上有排他性或敵對性(rivalry),即一個人用了,其他人便不能使用;另一個特點是,因資源是屬於大家,所有人也有權使用。在這兩個特點下,便會產生著名的「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問題,即大家只會「鬥法」把公共資源耗盡。

基本法威信已削弱 107條約束力大不如前

以上的分析套用在香港財政儲備上,每個特首均想用它來討好自己的選民或支持者,若今屆的特首不盡用儲備,到頭來只會益了下一屆特首。所以,只要可以用儲備來抵消財赤,任意加大政府開支的先例一開,上述「公地悲劇」的情况便會立即發生,鼓勵理財的官員鬥快花盡所有的儲備。幸好,這個問題並非死症。根據文章對全球52個國家、由1950至2011年的數據分析,在憲法中加入要求平衡財政預算的條文,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有見及此,早在《基本法》的起草期間,中央已擔心回歸後充滿誘因令政治人物去加大政府開支,以公共福利交換選票,討好選民,所以在制訂基本法時,特別加入了第107條。條文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107條發揮了金剛圈的作用,防止特首等人濫用公帑,耗盡儲備。可是,在中央全面接管香港後,基本法作為憲法的威信及地位已被削弱,107條的約束力也變得大不如前,政治的結構性赤字問題一夜間出現並惡化。補救方法只有重建一個有效制衡當權者的憲政秩序,重申確立基本法的威嚴。

在政府的眼中,錢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可是,倒過來說,沒有錢便成了天大問題。今天已有高達逾2000億元的財赤,而香港只餘下不足1萬億元的財政儲備,以現時這個「燒錢」速度來計算,政府在數年內便會山窮水盡,要靠大幅加稅、縮減開支及借貸度日。若我們不盡快從制度入手,堵塞結構性財赤的根源,這一天的來臨不會和現在相距太遠。

註:Amick, J., Chapman, T. & Elkins, Z. (2020) "On Constitutionalizing a Balanced Budget."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ume 82, Number 3 (published online:doi.org/10.1086/707618).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