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教育局尚欠社會一個解釋——關於變相強制教職員檢測的問題(文:葉建源) (09:00)

農曆年假結束,疫情也轉趨平穩,大家都期望學校盡早恢復面授課堂。畢竟網上授課的問題極多,不但教學效果欠佳,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香港學校去年恢復面授課堂已經有過兩次經驗,教育局的策略是分階段逐步推進,控制校內人口聚集的數量和密度,以減低病毒傳播風險;而學校則努力確保消毒、戴口罩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到位。兩次經驗都以保障師生安全為大前提,流程頗為順暢,可謂行之有效。

至於今次恢復面授課堂,教育局依舊採用分階段推進的方法,先讓三分之一學生回校上課。但與此同時,教育局卻推出新猷,讓學校在全體教職員接受定期檢測的前提下申請全面恢復回校上課。當局在2月5日的通告解釋說:「教育局認為若個別學校能安排全校教職員定期進行病毒檢測,可為全校師生提供多一重保障,締造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讓學生學習,教育局可按這些學校的實際情况,考慮讓它們全校恢復半天面授課堂。」

教育局誇大教職員檢測效用

毫無疑問,這是極其急進的措施:一方面,教育局評估疫情後設定只容許三分之一學生回校的高門檻,以控制病毒在校內傳播的風險;但另一方面,教育局卻認為只要提供多一重所謂「保障」,就可以把原來的高門檻保障完全撤銷,恢復面授課堂的比例一下子由三分之一躍升至百分之百!而所謂「多一重保障」,只是要求佔全校人數大約一成的教職員接受定期檢測而已,比例實在微不足道。

不少專家已反覆指出,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檢測一小部分人的作用極其有限,今天檢測沒事,難保明天已受感染。因此在千人校園之中,只定期檢測當中的一成人,又不能控制人們的流動,其效用是微乎其微的。然則,教育局把這個效用極微的做法誇大成為一個可以從三分之一躍升至百分百回校的「保障」,是否等同於把師生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呢?是否仍是安全優先、循序漸進、負責任的做法呢?如果政府有一個符合科學的說法,教育界一定會認真看待和考慮,但很可惜,教育局至今還欠教育界一個解釋。

風險和責任轉嫁學校 對誰有好處?

換另一個角度,既然教育局相信只要校內一成人定期檢測就足以保障全部學生回校上課,那麼政府何不直接下令全港教職員強制檢測,以便全港立刻恢復面授課堂?那豈非更好嗎?但教育局卻又不這樣做,它把球踢給學校管理層,請他們自行申請。如果個別學校決定申請,那麼,由三分之一變成百分百的安全風險和道德責任,就由學校承擔了,與教育局無關;強制全體教職員檢測的法律風險和管理責任,也就由學校承擔,也與教育局無關了。這種「乾坤大挪移」的手法,一下子把教育局的難題轉嫁為學校的難題,把教育局的風險轉嫁為學校的風險,近年雖然屢見不鮮,但這次特別令校方難做,難怪校長、教師特別感到憤怒。

筆者想來想去並不明白,這做法到底對誰有好處呢?學校管理層和教師之間,校方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平白增添了衝突和矛盾;而校長與教師懷疑當局的動機,又平白增添了對教育當局的不信任,削弱了其本身的道德正當性,今後教育局要推動其他政策更難獲得支持。更重要的是,萬一在全面恢復面授的學校裏不幸地發生了病毒感染事故,教育局和相關學校又如何承受當中的責任呢?這種製造「全部都是輸家」和不斷製造矛盾的做法,非常不智。

冀教局重新檢視 學校管理層尊重前線

教育界的確盼望盡快全面恢復面授,但前提必須是真正的安全。我們也並不反對自願檢測,只是對強制或變相強制檢測反感。我希望教育局能夠認真重新檢視此事,回到過去一年正確的軌道上;也希望各辦學團體和學校管理層尊重前線教職員的意願,不要為短期的利益破壞管理層和前線人員之間的和諧關係。

作者是前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