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還逝者公道 盼悲劇不再——林麗棠老師死因研訊後記(文:馮偉華) (09:00)

前年3月,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林老師在校內墮樓身亡,當時的震撼仍歷歷在目。事後東華三院展開內部調查,解僱了被指高壓管治的羅校長,並提出了19項跟進建議,事件恍似告一段落。然而,我們感到悲劇背後有制度上的結構因素,於是教協首度以工會角色申請召開死因研訊,希望追尋事件真相,並作出相關建議,防止慘劇重演。

死因研訊於上星期五(1月29日)告終,裁判官裁定林老師死於自殺,並清楚指出,如果校長能對事不對人、如果有人能為林老師說公道話,或辦學團體處理事件時將會面保密,悲劇可以避免。

正視職場欺凌 重視關愛溝通

9天的研訊,重構了一位好老師走上絕路的歷程,令人神傷。從多名證人供辭可見,林老師勤奮工作、對自己有要求、深受同事及學生愛戴。但自羅校長2014年上任後,林老師長期受到欺壓和針對,終至情緒崩潰。這種職場上的欺凌,發生在重視「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界,倍感諷刺,難怪激起社會的強烈迴響。

就此,我們建議制訂防止職場欺凌的政策,並研究立法保障員工,包括僱主對工作間出現的欺凌負有轉承責任。裁判官提到,管理層應以關心和尊重同事的態度處事,我們認為在甄選及評鑑校長時,亦應重視這些品質,並輔以適當培訓。本港大部分校長均十分優秀,我們無意將校長和教師對立,唯有互相尊重,方能共建良好的校園環境。

教師精神健康響警號

林老師曾患上抑鬱症,但校方沒有給予足夠支援,亦缺乏應有的敏感度。事實上,《殘疾歧視條例》中的殘疾亦包括精神病/情緒病,且有詳盡的實務守則。我們建議教育局、辦學團體及校董會,應貫徹落實有關防止殘疾歧視的政策,包括安排定期培訓。教育局亦應增加資源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2018年教協與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曾進行教師壓力調查,近三成出現中度或以上程度抑鬱症徵狀,加上近年社會環境的影響,情况令人擔心。因此,改善學校管理、重建關愛校園,更形迫切。

改善校本管理及投訴機制

林老師事件另一關注點,是校本管理下的監察及投訴機制。法團校董會本有監督校政的責任,遺憾是一直無法知悉問題。教師每年填寫的「持份者問卷」,羅校長在「校長專業領導」的得分持續下跌(5分滿分僅得2.58分),反映老師的不滿由來已久。東華三院教育科亦曾收到對校長的多宗匿名投訴。但由於校董會議程一般由校長擬定,如校長沒有把問卷數據或投訴放入議程,校董會也無從跟進。

因此,我們認為須加強校董會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確保下情能夠上達。校董會成員應至少每學年一次與教職員面談,直接聆聽意見。教職員亦應有渠道直接聯絡校監及校董。裁判官亦接納教協的建議,持份者問卷的結果須提交校董會討論。

林老師墮樓前一天,曾鼓起最後的勇氣到東華三院總部求助,接見的職員沒有視之為投訴,沒有遵從保密原則,反而致電羅校長查詢。裁判官表示做法令人費解,亦認同我們的建議,投訴機制應明確告知求助人/投訴人,事情將以什麼性質處理、如何處理,並應充分保障私隱,獲得書面同意才可將資料披露。

悲劇至今已近兩年,誠如家屬所言,希望事件能喚起社會及教育界反思。死因研訊還了林老師一個公道,我們期望傷痛可以早日撫平,但以悲劇換來的教訓,不應隨着時間而淡忘。

延伸參考:教協就林麗棠老師墮樓死因研訊提出建議(hkptu.org/85079)

作者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