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港人的未來不在英國(文:歐陽五) (09:00)

隨着「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簡稱BNO)新政和中方反制措施相繼落地,令本港不少民眾關於赴英還是留港的議論再熱。港人類似的思慮,在1980年代中英談判時有之,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有之。思慮背後,無非是對於更好未來的個人和家庭選擇。筆者以為,今次不同往日,港人不妨回顧歷史、立足長遠,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作出理性而審慎的選擇。

正如不少港媒和業界人士分析,對於港人而言,BNO實際上早已是「廢紙一張」。

不少港人同時持有BNO和特區護照,主要還是因為BNO作為旅行證件的免簽地很多,持有BNO可獲英國政府的領事保護。如今看來,特區護照同BNO護照相比,免簽地大部分相同而成本遠低於後者,且BNO作為旅行證件的效力也已經被中央和特區政府否定。

香港回歸前,英國在國際事務中仍享有幾乎僅次於美國的話語權,持有BNO護照的港人在外的確享有更多便利。時移世易,如今中英兩國無論是綜合國力的消長還是國際地位的對比,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港人持特區護照在境外旅行或公幹時的安全感和便捷性都足以取代BNO護照。

入籍英國難度高、代價大

除去便利性,BNO更重要的吸引力來自移民英國。因此,港人最需要考慮的是:去英國是否真的有好未來?

事實上,從1987年及以前的英國屬土公民(BDTC)護照,到1987至1997年間的舊版BNO,再到如今的新版BNO,無論是當年衛奕信、彭定康推行的「居英權計劃」,還是約翰遜政府今次拋出的BNO新政,都不是為了幫助港人實現「英國夢」,而是政治意味濃厚的「人才挖角」與「長臂制裁」。如果說當年英國政府重在「掏空」香港精英人士,那麼如今其放寬BNO護照申請政策則無異於為那些持有極端政治立場、觸犯香港《國安法》等法律法規的「港獨」群體開綠燈,其目的在於使不法者有恃無恐,助長煽動暴力和犯罪。

除去「港獨」特殊人群,對於普通港人而言,通過BNO政策入籍英國的難度不可謂不高,代價不可謂不大。欲通過BNO「5+1」政策入籍英國的港人,不僅無法以「太空人」模式移民,還需提交財力證明,而按照英國政府最新統計,每戶每周平均生活費超過6200港元,加之港人在英「搵工」難度普遍高於在港,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在獲得英國國籍前,港人不僅需坐滿6年「移民監」,有可能失去香港有關選舉投票權,公民政治權利亦得不到保障。港人如通過BNO新政入籍英國,無異於「二等公民」。疫情下,英國失業率屢至新高,其全民醫療系統(NHS)也面臨巨大缺口,目前已有不少英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將面臨港人「搶食」,港人赴英後將面對何等「臉色」可想而知。

內地才應是青年大有作為之地

顯然,港人的未來不在英國。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目的地的今天,愈來愈多的外國人看好中國,來中國發展興業,投資未來。港人想要更好的未來,當然沒有理由捨近求遠。

香港回歸前,部分港人對內地的發展前景信心不足而移民美、加、英、澳等國,結果大多錯過了分享內地經濟起飛的紅利。如今,內地是疫情下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英國卻仍受困於難以控制的疫情。2020年,中國吸收外資逆勢上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而流入英國的外資則從2019年的450億美元跌至負13億美元。港人尤其是青年在哪裏可獲更多發展空間和機會,可謂不言而喻。

「十四五」規劃建議首次將創新置於核心地位,並明確了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兩者高度契合。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聽取特首林鄭月娥述職時的講話可知,中央仍希望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特殊作用。港人還應理解箇中深意,將眼光望向粵港澳大灣區,望向內地的廣闊天地,那裏才應是青年大有作為之地。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