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發布疫苗數據 提高社區接種率(文:黎子駿) (09:00)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肆虐本港已一年有多,市民普遍對各項社交距離措施感到不耐煩,似有出現抗疫疲勞之勢,間接導致疫情不斷死灰復燃,一波接一波。故此,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似乎成為社會長遠擺脫當下困局的唯一希望。然而,種種迹象卻顯示市民大眾對接種疫苗未見熱中。事實上,據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進行的問卷調查研究統計,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受訪者願意接種政府未來提供的免費疫苗。由於不少流行病學研究已經指出,只有大多數人接種了有效疫苗,才可達至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以保護社會上因為各種情况而不適合接種的人(例如對藥物過敏的人),政府應該盡快採取必要措施以提高社區的接種率。

推便利獎賞吸引接種 作用有限

坊間不少人建議政府考慮提供各種誘因吸引更多市民接種,例如給予已接種疫苗者出入境或交通上的各種便利,甚至推出數千元的現金獎賞。可是筆者認為這些誘因只能稍稍提高接種率,並不能將其推高至群體免疫的關鍵水平。究其因由,是一般市民對各種只花少於一年時間研發的疫苗抱有不少的疑慮,而鑑於新聞媒體上報道的各種潛在副作用(雖然當中大多未經科學印證),這種疑慮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基於這種未知的風險和坊間紛雜的資訊,很多市民是不會賭上自身健康來換取社會回復正常運作的,更遑論是貪圖那些瑣碎的出入境便利和現金獎賞。

現代疫苗的臨牀試驗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分為一至四期,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劑量、有效性和長遠效果等。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對疫苗的審批要求是完成並通過第三期臨牀試驗,確立其安全性及一定程度的有效性;而第四期的試驗所着重的長遠效果和長遠副作用,則可於批准使用後作長期嚴密監察。事實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審批亦跟從這些固有步驟,並未有犧牲對安全性和效用的嚴格要求。至於成功用少於一年完成研發疫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國家研究團隊間的資訊互通,例如共享基因圖譜等,亦因為官方和私營機構資金的迅速投入,使得研發可以順利開展,從中節省了很多時間。

表明抗疫誠意 減低市民不信任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情况百年一遇,全球各地政府都不得不採取特殊的措施應對。為解決市民對疫苗的疑慮,筆者建議港府採取開誠布公的態度一站式發布有關疫苗的全部資訊,免費供市民和新聞媒體在網上查閱。這些資訊必須包括已知的所有潛在副作用、效用等數據。此外,開展疫苗接種計劃後,每周甚至每日接種疫苗的人數,以及副作用發生的次數,都應考慮作實時公布或定期更新,如有懷疑副作用情况,須立刻委託專家追查原因。而接種了疫苗卻不幸染疫的數字亦可公布,以供市民大眾自行分析和判斷接種疫苗的風險利弊。

這種極高的透明度,一方面可以表明政府在聯同市民一起抗疫的誠意,一方面減低市民對政府(至少在這方面)的不信任,以求順利推展大規模疫苗接種,盡早解除新型冠狀病毒在社區傳播的威脅。

作者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