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協商產生特首:中央對愛國陣營的不信任票(文:葉健民) (09:00)

在眼前如此荒謬的年代,指鹿為馬已成為了新常態,認受性和權力問責等概念也變成了禁忌,特首選舉在香港成為絕響,不是沒有可能。

權在中央 公道卻自在人心

以協商辦法取代選舉形式去產生特首的說法,近日不斷發酵升溫。《基本法》第45條確實說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所以假如政府取得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同意,並得到人大常委會批准,程序上是可以修改基本法附件一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以協商辦法去取代選舉。但即使在泛民總辭之後,建制派在留任43名議員中佔據了41席,卻依然未有所需的47席去通過政改,而這個情况在重啟立法會選舉前也無法改變。但一旦進行選舉,在民怨沸騰的情况下,誰又可以保證反對派無力守住三分之一關鍵少數,甚或不會再次重創建制派,摑中央一大巴掌?即使假設今年稍後時間立法會有換屆選舉,而建制派又可以取得所需的議會三分之二多數,在時間上要趕及明年初特首選舉提名期開始前完成所有程序,也是難度甚高。

然而,全能的人大常委會權力至高無上,假如中央決意以協商代替選舉產生特首,在人大說了算的邏輯下,中央要落實任何意圖總會「有法可依」,她絕對可以單方面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雖然這與她自己確立的「政改五部曲」程序完全不符。不過,這種做法是否合乎道理是另一回事,基本法清楚列明以循序漸進邁向普選產生特首的目標,這是中央人民政府向香港人許下的莊嚴承諾,也是港人治港原則的重要根基。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協商辦法都與這個原則背道而馳,是與普選目標愈走愈遠的嚴重倒退。况且,基本法既規定行政長官需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但也同時說明要向特別行政區負責,假如連中央自己認定「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的投票選舉程序也可以一筆勾銷,特區內部問責關係又從何說起?權在中央,但公道卻自在人心。

特首選舉出意外可能性 實已完全排除

近日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香港毋須死抱西方價值,特首選舉也因此可有可無。這種說法,相當有趣,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早已規定各級人大代表由選舉產生,下至村委會主任上至國務院總理都要經過投票授權程序。愛國人士也應該好好學習國家歷史,因為早在中共建政之前,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已經進行選舉,當中為了鼓勵目不識丁的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投票的「豆選」辦法——以小豆代替寫字和選票去表示對候選人支持,更令中共引以為傲。革命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當中便有一句「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就是作曲人曹火星為歌頌這種基層選舉所寫的。事實上,特區的特首選舉辦法從來都具備有異於西方一套的中國特色。我們的特首選舉辦法,由始至終都是小圈子的遊戲,選舉委員會1200名成員之中,絕大部分由約20萬選民投票產生,這千二人如何投票也毋須向任何人交代,這與權力問責政治公平等西方概念完全談不上關係。

當然,因為前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出現崩盤式潰敗,反對派有機會在下一屆的特首選舉委員會中取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席位,特首產生過程因此出現了變數,令中央難以安枕。不過,特區政府早已準備把區議員納入公職人員範圍,藉此去把大部分反對派踢出區議會以外的意圖,已經寫在牆上路人皆見。既然如此,特首選舉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其實已經完全排除,何以還有取消選舉的考慮呢?

愛國力量徒具忠誠 卻缺乏能力

假如以協商代替選舉真的是中央意圖,便說明了北京認定愛國力量難當大任,在任何形式的選舉也無法穩操勝算,最終自己要粗暴出手,其實就是對他們的一張不信任票。

習近平說要由愛國者治港方能保持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的有效落實,但這個說法的前設,是這些愛國力量必須具有能力去協助中央。回歸以來,中央傾盡全力去栽培特區親中陣營,特區政府也全面配合,公職任命財政支援向這股建制力量全面傾斜,奈何儘管有深不見底的財力後盾去支持愛國陣營在社區透過蛇齋餅糉去擴張網絡,但回歸以來他們在立法會直選選戰中的得票數目(除個別補選)卻從未超越過反對力量。在國家最需要穩住局面的情况下,他們卻輕易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被對手連根拔起,全面潰敗。議員的質素,就更是每况愈下,大多數亦只滿足於作為舉手機器的保皇角色,甚少人會在政策討論認真下過工夫。說反對派只懂攪局毫無建樹,但偏偏他們在個別政策範疇建立公信的例子遠比親中派多。黃碧雲揭發公共屋邨鉛水醜聞、林卓廷暴露大廈維修工程圍標陋習、涂謹申多年來被視為保安問題的權威專家,而朱凱廸對土地問題的認識也早為公眾肯定。親中派即使有各種職銜擔任各式各樣委員會主席,也無多少人會相信他們真的掌握政策問題。擔任議員至少兩屆的葛珮帆、蔣麗芸、陳恒鑌、陳克勤等名字會令人聯想到什麼具體政策立場主張建議,我真的想不到,梁志祥連會議規程、如何開會都好像不太清楚,郭偉强的《衛報》笑話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就算是有幸加入政府的親中人士,表現也大多乏善足陳。新任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說幾句簡單英語也弄得滿頭大汗,徐英偉被提升為民政事務局長也未見為林鄭信任。早前的全民檢測計劃涉及全港社區,掌管各區民政事務處的徐局長擔正主導是順理成章,但工作偏偏卻是由全不相關的公務員事務局全力牽頭,快將推行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也同樣會由聶德權負責統籌。事實上,曾鈺成之前也向傳媒透露,林鄭月娥曾「好唔客氣」向他表示,對民建聯黨友劉江華和蘇錦樑作為局長的表現不太滿意。

北京眼中的一國兩制,由始至終依靠以愛國力量為核心的治港班子去全面落實。可惜這班人徒具忠誠卻缺乏能力,既無力去取信於民制衡反對派,甚至反過來只能藉中央之名狐假虎威,客觀效果就是在不斷弱化國家在港權威,助長中港矛盾擴大,結果令中央終日誠惶誠恐,擔憂被反對派有機可乘搞亂大事。回頭看2012年特首選舉,當年泛民在選委會中力量微不足道,中央也三令五申表明意向,結果有人還是沒有能力去團結建制,在小圈子遊戲中也僅能以高於半數門檻數十票驚險勝出勉強登場,親中大將也尚且可以無能至此,又叫中央如何可以安心,確信不會出現意外?

在強權當道之下,是否改為以協商方式去產生特首實際上可能也分別不大。但愛國陣營必須坦白承認,導致今天北京對港情况憂心戚戚,甚至要親手出招去毁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招牌,自己也是難辭其咎,要負上相當責任。昔日周處除三害,勇於承認自己才是問題所在,方能悟出報國之道。今天親中派的骨幹分子倘若真的心繫家國社稷為重,便應捨棄私利退出江湖,把報國機會留給更有能力的人。

作者是政治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