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對外講策略 對內卻愚頑(文:劉銳紹) (09:00)

拜登上台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中國特別關注他的對華政策和兩岸政策。目前,雙方都在摸底階段,暫時未見真章。不過,如果把中國近期的對外和對內政策比較,就令人欷歔嘆息,身疲心累,滿眼酸淚了。

拜登正測試中國反應 再制訂互動策略

先看拜登的手法。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獲正式邀請出席總統就職禮,這是美台斷交後的第一次,跟過去只能通過國會議員取得入場券的間接邀請不同。此外,美國羅斯福號航母艦隊進入南海,而且是經過靠近台灣的巴士海峽進入的;這是拜登上台幾天之後就出現的行動。還有,拜登很快就跟歐洲盟友的領袖通話,顯示他趕快修復西方聯盟的關係,阻截中國與歐盟簽署投資協定之後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拜登上台數日,未與習近平通話,顯示先後、輕重、緩急之別(但美媒卻放出消息,指中國急於安排習近平與拜登接觸,似要製造宣傳戰上的軟壓力)。凡此種種,反映拜登正在測試中國的反應和底線,再制訂互動的策略。

拜登還可能有其他動作,例如跟習近平通話後再選擇時機與蔡英文通話(暫時不會這樣做,以免成為北京指摘的話柄),或者讓內閣成員與台灣政要接觸。在政治學上,這既是試探,同時逐步創造既定事實,漸成慣例,最後移船就磡。

再看中國這邊,宣布制裁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但只公開其中10人的名字);不過,這些制裁跟美國對中國的同類制裁一樣,沒有多大實質作用。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不點名批評美國「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美歐聯合,只是西方世界內的「多邊主義」,但聯手制華,就是國際格局中的單邊主義)。不過,這種批評也是「羽毛的拳頭」,不痛不癢。白宮發言人隨即表態:習近平的呼籲不會改變拜登政府的戰略,美國將使用「戰略耐性」(Strategic Patience)處理美中關係;也就是說,美國將我行我素,戰略已定,創造有利條件壓迫和圍堵中國。

不敢輕信中國真會開放網絡市場

相反,中國有一個動作卻值得注意。中共中央統戰部間接領導的「全球化智庫」發表報告,建議中國放寬Google、facebook等美國網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換取美國不再針對華為、TikTok等中資企業。不過,外界把這個建議視為中國通過「民間團體」的間接放風,旨在測試美國的反應。但中國會真的開放網絡市場嗎?我倒不敢輕信。

質疑的理據很多。例如,中國最近雖與歐盟簽署投資協定,但也沒有開放互聯網市場和民意調查業務;即使中國對美國作有限度的開放,但也會設下天羅地網,例如限制流量、使用區域,並由中國緊抓審查權等。遠一點的事例還有梅鐸集團,當年梅鐸作了大量投資,以為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等待中國早晚開放傳媒市場,但最後還是失意而回。可見,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只會繼續其銅牆鐵壁的政策。「全球化智庫」的建議,變成了中國測試美國的「驗孕棒」,也是中國希望緩解美國壓力的橄欖枝而已。

與此同時,中國對內地和香港傳媒的卡壓卻有增無減。例如,新聞出版署上周發出《關於開展2020年度新聞記者證核驗工作的通知》,表面是防止記者身分被濫用,但主要作用卻是要傳媒機構約束記者的行為。過去,律師才有年審,不符官方要求的就被釘牌,如今連記者也要年審,確保不會「異化」。其實,內地新聞界有一種「潛動力」──個別有使命感的記者,把採訪所得但不能在所屬媒體公開發表的內容,改用不同形式(例如微博、文學作品或「自媒體」),轉彎抹角,改頭換面發表出來。這種「擦邊球」現象慢慢成為一種低調存在的潛規則,只要沒人舉報就行了;可是,現在也要禁止,可見官方對信息自由何等恐懼。

只擴大國際統戰 對內以打壓為主

面對內憂外患,中國理應擴大內外團結,但中國只擴大國際統戰,對內則以打壓為主。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例如中國和印度近期發生邊境摩擦,中國希望通過新一輪的軍長級會談解決,姿態十分理性。但對台灣,北京卻不斷加強武嚇,最近還增加戰機出動的數量和逼近台灣的次數,甚至繞台飛行。在政治對話方面,更是停擺多時,過去通過海基會和海協會的對話機制,早已生鏽難動。

面對眼前的困局,北京認為和平統一的機會愈來愈渺茫,但又不能馬上武統,於是出現「以武促統」的想法──增加對台灣的軍事壓力,配合國際打壓,希望拖垮台灣的經濟和綜合實力。中共對外對內的手法不同,於此可見一斑。

馬雲的命運有指標性

最近另一個值得觀察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的馬雲。他「隱形」兩個多月後,忽然在鄉村教師頒獎禮上出現,有人認為這顯示他已經「安全着陸」,阿里巴巴的股價即時反彈。但我仍感到必須繼續觀察,才能作出結論。記得在「六四」之後,趙紫陽被軟禁,忽然有一天他在廣東露面,還打高爾夫球,外界馬上以為他「沒問題了」。但原來他每次要離開北京,都要中央高層同意才能成行。果然,他後來仍是不得自由,鬱鬱而終。

如今,馬雲的命運也有指標性。他以前是教師,出席以他命名的鄉村教師頒獎禮,無傷大雅,也可襯托官方的寬鬆。其實,他能否自由進出國境?離開國境之時,其家人的處境如何?才是較能說明問題的指標,一切有待觀察了。最新消息說,《紐約時報》前駐京攝影記者杜斌獲取保候審,早前已經獲釋。杜斌和馬雲,是不同位置的「政治牌」,同是受難者,但未來命運卻可能走向殊途。

對外被迫務實 對內隨意任性

總之,對比中國對外和對內的行動,就會發覺:對外被迫務實,對內則隨意任性;對外理智和講究策略,但對內卻顯得愚頑,有時甚至強蠻。最近的上述例子,更說明中國政治文化中的一種心態,好處寧予外敵,不授家奴;政策寧縱外敵,不放家奴。因為強敵可以傷害中國及權貴一族,所以要小心應付;但普羅大眾只是地上沙泥,可以隨意踐踏。如此情境,才是最令人傷心落淚之處!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