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顧小培教書片熱播 「石頭」內容崛起(文:陳帆川) (09:00)

免疫學博士顧小培一條分析疫苗的影片在YouTube熱播,並一度登上趨勢排行榜。他質疑疫苗功效及副作用的觀點遭到反駁,令事件鬧大。筆者不是醫學專家,不深究其內容,只講他影片的形式。你有沒有想像過,一條類似學校老師教書的說教影片,竟然也能在YouTube跑出?網民不是喜歡新奇有趣嗎,怎麼會喜歡上虛擬課起來?

最近讀到一篇由Pinterest前產品經理Sarah Tavel寫的文章,將消費者3種不同長度的注意力,比喻為石頭、沙子和水,極具參考價值。簡單來說,我們願意花長時間觀看的是石頭,短時間看的是沙子,可以一邊幹其他事情一邊看的就是水了。如果你正在拿起《明報》來翻閱,那麼這是石頭;如果你是在facebook偶爾看見帖文而點進來,那麼這篇是沙子;如果你現在邊看邊播音樂或者聽電台,它們就是水了。

3個元素,構成了我們一天下來花費在不同產品上的注意力。

社交媒體時代,一度被認為是石頭注意力的終結。我們常常聽人說:這篇這麼長,沒有人看的。的確,社交媒體的後起之秀,如Instagram和抖音,內容愈來愈短,幾十秒就說完一個故事、做完一個challenge(挑戰)。觀眾受刺激的所需時間更短,因此按讚、留言和分享也更頻繁,內容爆起得愈來愈快。

「反送中」加上疫情影響

石頭級數的觀眾注意力,其實一直都在,只不過由報紙、雜誌,轉移至電影、電視和電子遊戲。不過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加上一場新冠疫情,將報道和評論類型的石頭內容帶回來。

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逗留在家的時間暴增,耐性也相應暴增,願意花時間尋求官能刺激以外的東西。另外,反送中令香港人產生巨大不安,需要尋求出路、安慰。兩者相加,令政治分析的長影片在YouTube大行其道,即使片長半小時甚至長達兩小時,也不乏捧場客。看得歡喜,還肯課金。

還有年紀大的後起之秀——銀齡網民。過去10年,內容創作者一直絞盡腦汁,想吸引年輕觀眾,令中老年人內容出現真空。如今中老年人的網癮隨時比起子女更深,而且空閒時間近乎無限,積聚成海嘯般的銀髮族流量。他們不需要後製複雜的內容,只想吸收新資訊。以顧小培的影片為例,他用白板教書的形式,向觀眾授課,觀眾要不是充滿耐性時間和求知慾,一定看不下去,但該片紅了。

當然,他並非教書KOL第一人,流量驚人的一位先驅叫李永樂老師,訂戶約150萬(1月6日數據)。

石頭內容崛起,讀者是否從此更有深度了?下周再談。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