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需重振樞紐經濟 做全球供應鏈的亞洲宿主(文:王緝憲) (09:00)

2020年,香港遇到了三重疊加的困境:2019年社會內部動盪後遺症、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以及新冠疫情大爆發。一時之間,困惑的港人看不清前途。相比之下,在最早走出疫情的中國內地,中央政府提出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期間(即2021至2025年)實行「內外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的基本方針。對於港人,「雙循環」字眼很陌生,但含義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外循環就是外貿,內循環就是內貿。「以內循環為主」就是以推動本地需求,發展本國市場為主。在目前美國以及其最親密盟國對華的取態和行為,以及全球各個主要市場對COVID-19失控的情况下,中國轉以國內經濟為主的策略是必然的。而這個策略,也自然成了香港未來5年發展的外部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

香港想吃「深圳發展大餐」有兩前提

在這個大環境下,香港如何自處,並順利走出目前的困境?香港一個城市經濟體沒有大陸那樣巨大的市場,自己的經濟結構根本不可能「以內循環為主」。而目前香港的主流聲音是要借力大灣區的發展。毫無疑問,2019年中央政府明確提出今後支持3個超級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優先發展的區域戰略,已經含有讓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統籌發展的意思。最近,香港特首也在港深關係上用了「融合」發展的詞彙。深圳40年,從特區到約1500萬人大都市的高速發展,曾經借力香港。直至今時今日,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與經濟體制仍然有明顯的差異,這對於香港絕對是好事——只要深圳繼續沿着目前的發展路徑前行,香港都會繼續分一杯羹,不,是食一個大餐,因為一個有400多萬製造業人口的世界級科技兼工業基地所需要的國際服務,包括金融、物流、運輸、法律和貿易,都是香港所長。

想吃到這個大餐,有兩個前提:第一,要與深圳以至珠江三角洲合作到「融合」的地步,即邊界那邊的企業對香港的各種廠商服務的信賴和依賴;第二,香港繼續擴大自己的全球網絡和聯通能力,才能繼續扮演好香港一直以來扮演的門戶和樞紐經濟的角色。

要吸引世界級「鏈主」來港生根

不過,香港要做到這兩點,已經不像40年前深圳起步的時候。從交通運輸看,深圳鹽田港、蛇口港和廣州南沙港,已經取代香港葵青碼頭,成為大灣區直運進出口門戶,香港則靠中轉為生;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規模和國際航線數量也追上了香港赤鱲角機場。僅僅是因為「一國兩制」,我們還勝(剩)在有更自由的貨幣流通、更完善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和更國際化的法律服務。

更重要的是,近年全球供應鏈愈來愈多地落入大企業手中,和愈來愈依賴電商平台。香港既沒有Amazon(亞馬遜)、FedEx(聯邦快遞)這種全球供應鏈鏈主,也沒有阿里巴巴、京東、淘寶這種超級電商網絡平台。傳統的全球供應鏈企業,例如世界級的香港公司利豐集團,也因為電商平台的興起,生意一落千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鏈主和電商平台不僅僅出現在歐美,更出現在中國大陸。阿里巴巴更收購了區域級的東南亞網購平台Lazada(來贊達),雖然水土不服,但這企業利用新加坡與香港頻密的航班和航線,將大灣區的產品經香港運到新加坡,並把新加坡作為整個東南亞市場的配送中心,讓新加坡成了中國-東南亞跨國供應鏈的宿主。這種鏈主與宿主的配合,讓僅靠中小企打天下的香港,遇到了大麻煩。

克服這個大麻煩,我想到兩個途徑。一是期待香港自己產生一個超級供應鏈網絡/平台企業。然而,最佳候選人之一利豐集團的式微,香港唯一的一個世界級航運公司東方海外的被收購,似乎證明了此路不通。另一個途徑是吸引世界級供應鏈鏈主企業到來,在香港生根落地,香港做facilitator,做區域網絡、特別是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樞紐和宿主(host)。我們身處世界最大的製造業集中地旁邊,又有世界級的、為全球供應鏈提供服務的設施(機場、港口等)和全面的專業服務人才。

港府須爭取早日加入RCEP

所欠缺的,是清晰和到位的政府的政策和行動。在強大的國家力量,和愈來愈強大的超級跨國供應鏈和網絡平台企業的力量競爭和裹挾下,香港沒有選擇,必須放棄過去「小政府」的思維定式,單單強調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已不足夠,需要更主動。例如,在亞太地區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簽訂之後,香港特區政府必須立即行動,爭取早日加入這個世界最大的、對香港未來經濟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圈。同時,針對大灣區最需要香港輔助的服務,與大灣區各級政府一起,制定比新加坡等地更吸引的條件,吸引世界級或亞洲級的供應鏈鏈主們落地香港大嶼山、廣州南沙和深圳前海,發揮各自優勢,一起將區域型樞紐服務的餅做大。

未來的世界經濟市場的格局,除了愈來愈以亞洲為中心,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促生了供應鏈的韌性全球化,即超過兩條或更多在不同國家或者地區組合的供應鏈,繞開高稅率,不怕個別國家封城封國,穩定供應全球主要市場。其中一個重要方式,即所謂「中國+1」:在中國,同時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形成雙線供應組合,因為中國製造,特別是珠三角,實在是不可捨棄的價廉物美、市場反應快捷的不二之選。

以此判斷,2021至2025這5年和RCEP的範圍,是香港再起飛絕對不可錯過的核心時段和地區。香港必須抓緊同時向兩個方向打開更多的門和窗,讓自己更中國的同時更世界。

作者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研究總監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