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高壓之下難有溝通(文:王慧麟) (09:00)

近日,有建制大老忽然向香港的民主派朋友喊話。他提到,「反對派還是可以長期存在,還是可以有不同的政見,包括反對政府的主張」,並且又提到,「民主黨的黨綱至今不僅仍然清楚表明『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支持香港回歸中國』,而且明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所以,只要他們「願意適應國安法年代的要求作出改變,政治上的出路當然就會與公民黨不同」。這個說法,似乎是向民主派喊話。

為何此時建制大老向民主派喊話?

早前,民主黨換屆,新舊領導層,有人說下年9月民主派都應該出選立法會,或者說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條戰線。而建制派大老上述的說法,不單在口氣上稍有緩和,還進一步提到「至於名稱上是叫『忠誠反對派』還是其他什麼派,倒不是最重要的」。似乎北京在一定程度上,會容許部分民主派繼續在港參政。

我們需要問:為什麼在此時此刻,有建制大老,在香港政治局勢還是刀光劍影之下,向民主派喊話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北京上一次與民主派作公開及實質意義的溝通,要回到2016年。

2016年,在兩會舉行之際,主理香港事務的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委員長張德江提到,希望香港全力發展及推動經濟。其後,有傳媒報道,指張德江有可能在5月中訪港,「吹和風」,並且將與民主派的議員會面及交流。當時,同一位建制派大老在5月13日《文匯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張德江這次視察香港,特別安排與反對派議員溝通交流,傳達出重要的信息:中央期望推動香港社會和諧,不希望政治對抗激化,社會陷入嚴重對立。只要這次開一個好頭,反對派與中央的溝通自然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2016年「吹和風」緩和社會張力

就在這個較為緩和的氣氛下,張德江與民主派4位立法會議員在一個「細圍」的酒會會面,外界指是北京與民主派關係的一個大突破。

之後,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一份親中刊物7月號的訪問提到:「張德江委員長明確表示,『泛民』政團要與中央有關部門接觸和建立聯繫。我相信這樣的接觸和討論以後還會繼續,會更多。我也相信,香港市民希望看到這樣的接觸、聯繫與討論。我們會依據國家法律,積極解決一些『泛民』人士與內地有關的問題。我們希望『泛民』成為特區的建設性力量。」在「和風」吹奏的氣氛,有部分泛民人士獲發回鄉卡,更有泛民人士前往絲路旅遊,在專欄內大講絲路的景色呢!

在張德江「吹和風」之後,香港社會的張力,得以一定程度的緩和。2016年下半年,香港局勢大抵穩定之下,12月時,當時的特首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之後,香港換了特首,這是後話。

4、5年前的事,相信不少人還歷歷在目。回看4、5年前,北京應在2016年初兩會前後,決定要在對港政策上,作出大手術:先與泛民吹和風,減少了社會的對立及張力,然後再在較為平和的社會環境下轉換香港的領導層,減少社會震盪。

處理港事背後 是更複雜中美關係

4、5年後的今天,外圍及香港內部環境,比以前更為複雜。

4、5年前,北京要處理的是佔中運動及旺角事件的後遺症。今日,北京要處理的是「反送中」運動後的社會問題。

但更重要的是,4、5年前,北京要處理香港事務,沒有外部阻力。今時今日,北京處理香港事務的時候,背後是要處理更複雜的中美關係,因為香港問題,已成為中美關係議題的其中一個主要部分。

近半年來,北京對香港民主派強力彈壓,政治封殺,堅壁清野,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全面退場,最近甚至傳出,北京將會大規模DQ民主派區議員。北京要全面清剿民主派的政治力量,易如反掌,為何現在卻要拋出一支橄欖枝呢?

筆者認為,眼前北京最重視的,就是爭取改善中美關係。本月11日,外交部長王毅提到,2021年爭取與美帝重開對話、重啟合作、重建互信。但是,在北京喊話之後,拜登團隊還沒有公開回話。下月,拜登團隊陸續「歸隊」,下年3月又是全國兩會的會議,中美關係該往何處去,時間相當緊湊。

香港問題是中美關係的重要一環。如果中美要重建關係,北京該對香港,繼續強力打壓到底,還是要營造一個相對平和的社會環境,讓香港議題,不要繼續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議題呢?要減輕香港事務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壓力煲的話,北京就有需要同泛民「喊話」,甚至希望民主派也參加下一年立法會選舉,以營造一個較為「平和」的社會情况,讓中美的對話可以較為順利地展開。這不是代表北京忽然想同泛民溝通,或與民主派修好,而是在更重要的中美關係議題下,北京不欲美中雙方,有更多的分歧。這一點,民主派必須留意。

不過,在盟友被抓、手足判監、公檢部門大搜捕大檢控大彈壓下,泛民應如何回應這次建制大老的「喊話」呢?這的確考驗泛民政黨的智慧。篇幅所限,下次再談。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