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撕裂的社會 撕裂的傳媒(文:李少南、張國威、胡欣立、張志宇) (09:00)

2019年香港受到「反送中運動」的重大衝擊,傳媒身在其中也無可避免遇上嚴峻的挑戰。作為提供社會及政治資訊的主要渠道,傳媒與這場運動連結上不可分割的關係。2020年5月我們做了一項「傳媒使用及反送中運動」的社會調查,我們將發表一組文章,分享其中一些發現,希望社會大眾多了解一點大家身處的社會實况。

這項調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固網及手提電話各佔一半的比率,成功訪問了1969位1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訪問時間是2020年5月4日至22日,回應率是44%,95%可信度的樣本誤差在±2個百分點以內。

分散的媒介使用

研究首先發現,香港市民利用不同媒介獲取社會及政治資訊的渠道頗為分散,並不像網上媒體出現前那樣,都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大眾傳媒上,例如電視台、電台、報紙。傳統的媒體,包括電視及報紙,對於這場運動的資訊提供,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2020年5月的調查顯示,在市民最常使用的4個資訊來源中,TVB(無綫電視)佔首位,有四成多人(42%)以TVB為獲取社會政治資訊最常用的4個渠道之一。緊接其後是《蘋果日報》,有三成以上的人(34%)以它為最常用的資訊渠道之一(參考附表)。值得留意者,是排第三位的「面書」(facebook),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26%)以它接收社會及政治資訊。

網媒及社交平台的興起

附表排列了首20個最多人使用的資訊來源。從附表可見,除了電視、電台及報紙外,網上媒體及社交平台都成為了香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facebook、「立場新聞」及YouTube這3個純網媒及社交平台的使用率,更穩佔頭十位,並超越眾多大眾傳媒。

網媒及社交平台的興起大大改寫了香港傳媒的生態。自2014年雨傘運動彰顯了社交媒體及網上新聞的力量後,網媒及社交平台取代傳統大眾媒體的趨勢迅速發展。2019年在「反送中運動」裏,社交媒體的驚人資訊量及動員能力,表露無遺。網上媒體及社交平台將會逐步接收傳統大眾媒體的「信息交流」、「議程設定」、「凝聚民意」,甚至「監督政府」的功能。

媒介分成兩個陣營

此外媒介也因「反送中運動」導致的社會撕裂而分成兩個陣營。反對及支持「反送中運動」的人,對不同的媒體各有偏好。香港至今仍是自由社會,市民仍有選擇媒介的自由。若媒介內容不合己意,大可不買或不看,尤其是在如「反送中運動」這樣巨大爭議的課題上。在商業社會裏,沒有人看的傳媒,除非有政黨或利益團體的資助,否則基本上很難生存下去。因此,撕裂的社會,必然有撕裂的媒體,不同取向的媒體,服務撕裂群中的不同的觀眾、讀者。簡單地說,在自由的商業社會裏,只要有市場,有人願意付錢消費某類資訊或意見,便必然會有相對應的媒體出現,服務這些社群。

數據顯示:在首10個最多人使用的媒體中,TVB有接近八成(79%)「不支持反送中運動者」以它作為社會及政治資訊來源之一,「支持反送中運動者」則只有兩成人使用TVB作為信息來源。另一方面,有過半(51%)的「支持反送中運動者」會使用《蘋果日報》作為信息來源,只有9%的「不支持反送中運動者」會使用蘋果日報。此外,facebook、香港電台、NowTV、「立場新聞」、YouTube及ViuTV,都較多地被「支持反送中運動者」使用,「不支持運動者」都較少使用上述媒介作為政治資訊渠道。《東方日報》則與TVB類近,較多被反對運動的人使用(22%),支持運動的人中只有5%會以它作為資訊來源。

難讓互相敵視群體都使用同一媒體

而有大致相若的運動「支持者」與「不支持者」都使用的傳媒,其中包括有《明報》、「香港01」、有線電視、商業電台及「開電視」。但除了有線電視在總體使用人數上(15%)較多外,其他都在8%以下。這個現象顯示:一個媒體要讓社會撕裂後互相敵視的群體都使用,十分困難。大部分此類媒體都不受雙方歡迎,被邊緣化,這種現象令人擔憂。一些比較客觀獨立的媒體,因為提供了撕裂社群雙方都樂見與不樂見的內容及意見,可能吃力不討好。對立雙方的群體都可能指摘它們「騎牆」、「扮中立」、「隱形敵人」、「鬼」等等。沒有一個對立雙方都願意使用的平台,若要溝通不同或相左的意見,將難若登天。沒有溝通,不可能有共識,沒有共識,所有爭議只有爭持下去,最後便是「誰大誰惡誰正確」。

撕裂的媒體是果 撕裂的社會是因

當然,撕裂的媒體生態只是果,撕裂的社會才是因。如何解決撕裂的社會問題,理論上,人人都懂,而且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實際上怎樣做及是否有效,卻非人人都會及做得到。

以後的文章,我們還會談到,社交媒體的特性與不同立場人士難以溝通的關係、缺乏理性溝通平台的狀况,及社會運動中的瘋傳信息等問題。

作者李少南是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張國威、張志宇是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欣立是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