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苦難一年:黑暗之中總會找到光(文:葉健民) (09:00)

美國《時代雜誌》以「從未如此糟糕的一年」(the worst year ever)來形容2020年,意謂新冠疫情令世界陷入艱難歲月,全球各國無一倖免,歐美發達國家政府抗疫無能,特別慘不忍睹,人人度日如年。但這句說話對香港人來說,更是萬般滋味。在過去一年,我們已經承受了四波疫情起伏,市面百業蕭條,大眾身心疲累。我們既遇天災更遭逢人禍,病毒固然可怕,但因自由喪失、制度崩壞而承受的心靈創傷更加難受。疫情也許在疫苗面世後可遙望盡頭,專橫暴政卻未見有收斂迹象。但人總需要勇敢生存,希望與恐懼同樣可以迅速擴散,在寒冬日子我們更要保持樂觀心情。所以,在這凶年將盡的一刻去回顧這段艱難歲月,總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積極信息,讓大家可以一步一腳印堅強地走下去。

新冠病毒要我們摒棄傲慢無知

病毒無情,迅速帶走了百多萬生命,但也再次提醒我們必須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21世紀的現代社會,人類的科技文明發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也同時令大家誤以為有駕馭萬物的能力。今次面對自然生態的突然變異,世人束手無策命如芻狗。面對新型病毒,超級大國進退失據方寸大亂,淪為世界最大疫區,哪怕是腰纏萬貫位極人臣的人中龍鳳,亦同樣無法逃過一劫。一場疫情,令我們明白人類其實何等渺小,要大家重新反思與大自然的關係。我們曾相信可以永無止境地維持當前對地球資源掠奪式的消費模式,也誤以為總有辦法把代價轉移到落後國家或者遙遠的未來。新冠病毒正是當頭棒喝,要我們摒棄這種傲慢無知,對大自然必須抱有謙卑之心,要重新想像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與環境生態共存。

社交限制下認清最珍惜的人和事

世界停擺,也令我們思考原有的生活模式。原來,沒有購物消費一樣可以找到生活情趣,取消無聊瑣碎的文山會海反而有利解決問題,也讓我們明白網上世界永遠不會取代朋友間的會面擁抱,而稍為放慢所謂工作效率也不是世界末日;很多一直以為不可缺少的物質消費,原來可有可無;在社交限制下,我們也認清楚自己最珍惜的人和事。在這段日子中,慶幸發現自己對知識的追求仍然強烈,缺乏學術討論思想砥礪原來會令自己感覺恍似陷入缺氧狀態,也再次確定有幸為人師表啟迪思維的成就感。一場疫劫,令我們看到「常態」以外的可能,打破了「別無選擇」的思想惰性,也加深對自己的認識。人到中年,「被迫」做了一次一直拖延迴避的生活態度盤存點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20美大選說明民主體制優越

當然,這場反思不單止於個人如何安身立命,也有對價值堅持的重新思考。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選民成功把禍國殃民為害世界的特朗普拉下馬,再次體現民主制度自我糾正的能力。選舉不一定能選出賢能,但與極權專制不同之處,是公民有權在下次選舉以和平方式選擇授命他人,以避免國家一錯再錯,有機會阻止殘害社稷的昏君繼續為禍。這些道理,其實只是政治學ABC,但近年世界各地民粹右翼政權先後登場,令不少人懷疑民主選舉的價值。美國人以選票撥亂反正,正好為民主制度打下一口強心針。而面對特朗普厚顏毫無根據的選舉舞弊指控,美國各級司法機關和地方政府堅守法治精神,全力捍衛國家憲法,一致拒絕他試圖推翻公民意向的無理要求,進一步印證權力制衡和司法獨立的重要性。這一役,說明了民主體制的優越性,也應令港人更深信自己多年爭取民主的意義所在。

回頭看香港時局,我們過去一年日子確實艱難。制度崩潰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當政權完全無視自身的正當性、毫不尊重公民合法權益,和把所有法律視為打壓異見工具時,我們熟悉的生機勃發開放多元的香港早已不復存在。大家每天看着一宗又一宗的無理起訴和拘禁,目睹公民自由一點一滴在流失,心如刀割。闖下彌天大禍的罪人如今再度意氣風發,妄言錯不在己,更公然說無視民情。公義不張,民憤難平,香港社會又如何可以回復平靜?

香港很多人負隅頑抗堅持到底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又確確實實看到很多人在負隅頑抗,堅持到底。

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大部分仍在努力不懈追求真相,不惜得罪權貴以身犯險的,大有人在。有線電視新聞部仝人為保尊嚴,齊上齊落辭職,有部組集體請辭,而山窮水盡的記協要為同行討回公道,決定以卵擊石與政府對簿公堂。

背負百萬計選票的約400名民選區議員,在政府無理刁難處處封殺的情况下,仍然努力服務社區開拓民主,剛從立法會全面退場的泛民政黨也繼續尋找平台,抗爭到底。回歸以來一直被北京視為眼中釘的支聯會也成功換屆,始終無畏無懼闊步前行。

就算是在紙醉金迷利益行頭的演藝界之中,仍然有人願意挺身而出為公義發聲。達明一派的歌聲,永遠令人感到多麼多麼的溫暖。

而我環觀身邊的學界同行,個個依然勇悍非常,全無退意。陳健民笑容依舊,以說書宣揚民主;戴耀廷始終樂觀,無藥可救;馬嶽身先士卒,疾筆狂書為我們梳理了整場「反送中」抗爭運動脈絡;蔡子強的評論也30年來從未中斷;而李立峯、鍾庭耀繼續以研究講事實,呈現社會真貌。

路遙知馬力,時窮節乃見,這一大批人長期在公民社會不同領域為公義打拼,在這段前所未有的黑暗日子中依然努力為我們留一點火,存一點光。有光就有希望,有希望就可以繼續前行。良知未泯,民心不死,我們並不孤單,也決心不會讓自己成為最後一代擁有自由的香港人。

2021,放馬過來!

作者是政治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