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所謂「總辭」的一念之間(文:歐陽五) (09:00)

全國人大常委會11日通過相關決定,為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存廢立下規則,議員須與宣揚或支持「港獨」、尋求外部勢力干預、危害國安等言行清晰切割,否則經法律認定,將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有輿論認為,在本屆全體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的決定出台後,香港社會迎來難得緩和喘息時機,北京此時投下「震撼彈」,或令政治氣氛再起變數,部分泛民議員宣布「總辭」或只是開端。

泛民應扮演更具建設性角色

但平心而論,北京此番新規並非劍指所有泛民議員,也無意令立法會變為「一言堂」。被DQ的4人在與外部勢力聯通、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上均有確鑿證據,選舉主任已給出明確意見。贊同「總辭」者如今選擇與4人綑綁退場,形同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常履行憲制權力,難免落得衝動和不智的形象。不僅與平日自詡的溫和形象不符,是日趨激進的表現,也會令選民認為其缺乏應有的政治擔當。這也再次顯示,政治氛圍極化下,泛民自身定位進退失據,自身政治活動的根本目的和初心不斷模糊。在本土派的不斷擠壓下,泛民不思考向忠誠反對派轉型,或讓自身迷失在宏大的歷史進程中。

泛民必須認識到,自身作為特區政治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扮演更為積極和具建設性的角色。議員參政議政,其目的應為改善本港治理、促進民生、解決實際問題,而非為對抗中央權力、改變國家主體政治秩序甚至醜化國家認同。如若不斷自由落體,將自身定位滑向中央政權的挑戰者和顛覆者,而非「一國兩制」下,本港事務的參與者、合作者、監督者,是其自身不幸,也是本港不幸。

「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實際內存一個邏輯,高度自治要坐實並不斷拓展,有賴於香港與北京之間不斷夯實政治互信。但近年來,部分泛民人士對「一國兩制」邊界以及中央全面管治權等認知缺乏全面性,部分人甚至向社會強化錯誤觀念,以此與北京形成硬撼局面,政治宣傳和動員令北京難安,對港政治約束反而愈來愈強。

京已在3條戰線接連「出手」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化解當下局面,關鍵還在泛民的一念之間。泛民應正視「一國兩制」下,效忠的政治底線。做到這一點,才能在「一國」基礎上同北京建立政治互信,並將自身轉型成認同國家和特區總體政治秩序的忠誠反對派。否則,泛民將日趨激進,變成特區秩序的破壞者。

事實上,從2014年「佔領中環」開始,香港社會泛政治化傾向愈演愈烈,反對陣營逐漸開闢立會、街頭和國際3條戰線對抗。社會氛圍不斷激化,在去年修例風波中達至頂點。

從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始,到《國安法》出台,再到此番對議員資格立下新規,北京已在3條戰線上接連「出手」。其定力、能力、決心不容錯判,外界並無干涉權利、資格和能力。北京在香港的治與亂之間,清晰地劃出了一條「去政治化」的發展軌迹,是為香港政治生態的「淨化」奠定基礎。泛民應結合政治的演進和自身的發展定位,做出與時俱進的反應。所謂「總辭」,則是所有選項中,最無力的選擇。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