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中美緩和的「手術位」──香港(文:劉銳紹) (09:00)

​美國總統選舉基本局勢已定,如無意外,拜登將出任下任總統。外界正關注,未來的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

短暫緩和後見真章

​預料拜登上台後,兩國關係可能稍為緩和,一來因為拜登的首要工作是國內問題,例如疫情和國民團結,二來因為中美兩國也需要一些時間互相探究,捉摸一下新人上場後的形勢。這從習近平遲遲沒有祝賀拜登的姿態中可見,中國既按慣例審慎行事,同時也給拜登一個冷眼旁觀、以不變應萬變的信號。

​所以,短暫緩和之後才見真章。外界有一種看法認為,拜登的兒子在中國的業務,以及拜登過去對涉華事務的立場一般都有利於北京,可能影響拜登日後對中國的政策「鬆章」。但我總覺得,兩國關係已不是某個領導人可以決定的了。如果說拜登兒子的在華業務是一個因素的話,那麼特朗普的女兒也在中國有業務,特朗普上台後不是有一段時候經常聲稱跟習近平「關係很好」嗎?但最後還是互相交惡。

此外,對華強硬已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近年的共識;而民主黨更着重民主、人權等問題。還有,中國不少外交界的專家學者也心中有數,他們形容美中兩國的綜合國力已由1990年代的9:1,收窄至千禧年代的8:2,如今更拉近至今天的7:3(根據兩國GDP、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指數、國際影響力等因素計算)。在美國眼中,中國不再是假想敵,也不是可以被拉入西方陣營的「同路人」,而是真正的敵人。

歷史證明,美國素來都要把第二競爭者遠遠拋離,才會感到安全。當它感到威脅的時候,就會出手把對手搞垮,前蘇聯就是典型例子;歐洲諸國要成立歐盟,也跟歐美關係變化有關。近年,中國國勢不斷上升,「一帶一路」的快速擴張也引起美國警惕中國會否成為「有錢而不民主」的國家,所以,美國對中國「動真格」也是預期之內。這些因素將導致中美關係不會平靜。

​那麼,中國怎樣利用拜登上台之初的機會,理順兩國關係,從而減少自己的困難呢?這不能觀察和等待拜登坐穩之後怎樣出手,相反,如果中國先行顯示(或透露出)某種友善的姿態,將有更好的效果。這就要選擇適當的「手術位」(內地稱「切入點」)了。我看,最好的「手術位」就是香港。

美對港對華首選「逐步割肉」

近代史上的香港,歷來都是中外利用的地方,但也是互相卸力的地方,關鍵是怎樣使用而已。自從2018年6月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以來,美國基於自身的利益(美國在港企業大約1300家、美國在港國民大約8.5萬人、美國對港貿易順差、還可以繼續透過香港蒐集中國情報),對香港一直不是採取實質強硬的手段,而是把香港作為與中國周旋、討價還價的籌碼。

例如,「反修例」衝突以來,美國數次聲稱「可能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又說將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但每當中國在貿易談判讓步,答應增購美國產品(尤其是特朗普主要選區的農產品)後,美國對港的壓力隨即收斂起來,如是者先後3次出現。即使到近來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國只制裁無關痛癢的港官和港澳事務官員(例如日前公布的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負責國安的香港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警務處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但沒有針對更重要的內地權貴或皇親國戚。可見,美國在香港問題以至對華關係上,首選策略是「逐步割肉」的避重就輕,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血滴子」殺招。最近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拒接試圖闖入的異見人士,更突顯美國的政策。

國安法把香港變得國際政治化

由此可見,美國從來不是着重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權,這些都是一張牌而已。可是,北京後來基於內部的需要,包括2022年中共「二十大」之前的「掃雷工作」,避免內部的不穩定勢力利用香港,因而推出港版《國安法》,部分內容涉及外國人在港或在其國內的言行,這才把香港變得國際政治化。

其實,自1967年以來,進入1970年代的轉型、19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跨越九七回歸至今,外國勢力、外來勢力、外部勢力都搞不亂香港。如果說「亂」的因素,多是內部的。所以,既然美國大選形勢初定,北京不妨趁此機會,創新思維,把香港作為緩和中美關係的「手術位」,減少對港高壓,從而卸去外來壓力,製造緩和契機。官方理應看到(警方已公開表示),情况已經受控,毋須過分自我緊張和恐懼。

這裏不妨說一個題外話,但也跟中美形勢和策略有關。2004至2005年發生「程翔案」,當時主理的是曾慶紅和羅幹。事件延至2007年習近平接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之後。有人提出善後的6項建議,其中一項是盡快釋放程翔,藉以拆去美國攻擊中國的一個炸彈。其後,程翔提早獲釋,跟習近平如何考慮對美策略有一定關係。這種策略輻射到今天,北京似乎更重視國家和政權安全,反而較少考慮策略問題,才導致內外交困。這又是何等可惜的呢!

不排除「臨立會」更多「火辣行動」

眼前各種迹象顯示,北京認為「只要繼續給美國經濟好處,美國就不會關注,也無餘力理會香港了」。所以,紛傳全國人大可能DQ 4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打壓新聞和教育界變本加厲;運用司法權力以達政治意圖,其勢已十分明顯。假如傳聞中的4名泛民議員被褫奪資格,則預示「臨立會」將有更多「火辣行動」,不排除還會修改下屆立法會和「特首選委會」的產生方法,把百多名區議員踢走,以確保政治絕對在掌控之中。果真如此,將證實「兩制」死無全屍。

不過,還是要奉勸北京,切勿有風駛盡𢃇。歷史多次證明,如果貪勝不知輸,結果始終就是輸。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