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藍色浪潮」為何沒有發生(文:黎蝸藤) (09:00)

美國大選步入落幕。選前,民主黨期盼「藍色浪潮」捲土重來。除了總統外,還預期在眾議院擴大優勢,甚至重奪參議院。可現在看來,即使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其優勢也極微弱(若賓夕法尼州贏了就是290:248;反之就是270:268),因為郵寄選票而導致跌宕起伏的劇情,堪稱「險過剃頭」。國會方面,看來在參議院翻盤無望;雖預測民主黨還會在眾議院過半數,但優勢反而可能減少數席。與預期相比,表現並不理想。

經濟議題角色極重要

今年疫情爆發,民主黨迎來擊敗特朗普的天賜良機,希望重現藍色浪潮並不過分,可是為何最多只能險勝呢?原因有很多,比如拜登魅力不足、放棄地面選戰策略的成效值得商榷等等。但忽視了經濟這個選民最關心的因素,可能最直接。在出口民調中,認為經濟是最重要考慮因素的佔35%,幾乎相當於第二三位(種族問題和COVID-19)的總和(註1)。而偏偏從關鍵州的選民基礎看,經濟議題又扮演極為重要角色。

2016年後潛流暗湧「政黨重組」

決定選戰的基本面是選民基礎,每個州的人口結構則決定選民基礎的數量。自從2016年特朗普贏得「鐵鏽三州」(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和威斯康星)之後,美國政壇開始有潛流暗湧新一輪「政黨重組」(realignment)。

政黨重組的意思是,由於選舉制度之故,美國只有兩大黨能穩定存在。第三黨即使能一時崛起,也會很快被兩黨之一吸收。全國有很多不同訴求的利益團體,他們必須在兩大黨中選其一代表自己的利益。因此可以把兩黨都視為不同利益團體的聯合(align)。同一政黨中的不同利益團體的訴求並不一致,有時甚至相差很大,只因必須站隊之故而聯合在一起。民主黨中女權主義、LGBT平權、黑人、環保主義者、非法移民權益分子等,都因為站隊的緣故而聯合。共和黨中也有福音派基督徒、新保守主義者、白人種族主義者等聯合。這些聯合並非牢不可破。每隔數十年,美國就會出現一次政黨重組。最近一次在1960年代開始演變,共和黨從以北方州為基地轉而變成以南方州為基地,民主黨則剛好相反,演變為第六政黨系統(註2)。

共和黨「北伐」:獲鐵鏽區產業工人轉投

在第六政黨系統下,「鐵鏽區」的產業工人是民主黨的基本盤,民主黨通過和工會結盟,把產業勞工拉進了自己的陣營,與代表資本家利益的共和黨抗衡。然而在全球化之下,產業工人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民主黨也不斷有精英加入,逐漸從代表產業工人的「勞工黨」變成「東西兩岸精英黨」。當民主黨無法代表產業工人的利益,他們就會另尋出路。當然,民主黨內部的桑德斯派也為產業工人說話,但在2016年和2020年,桑德斯都被民主黨建制派「做掉」了。產業工人這個群體在特朗普「美國優先」、「製造業回流」等的吸引下,轉投共和黨一方。

2016年,「鐵鏽三州」被特朗普奪得,震撼了民主黨,預示新一輪政黨重組的開始。但這是一時的起伏,還是持續的進程,2016年還不能說明問題。這次,民主黨雖能奪回「鐵鏽三州」中的至少兩個,但已看到這是無法阻止的趨勢。要知道,上次特朗普能在3州取勝,存在希拉里輕敵的成分,多少有點「偷襲」意味。然這次民主黨再無輕敵,力拼之下才堪堪險勝,更說明問題。

經濟牌正是特朗普這次選舉中繼續推動產業工人「重站隊」的利器。在最後一場辯論中,特朗普的「爆點」就是抓住拜登曾說過「廢止頁岩氣(fracking)」窮追猛打。在競選最後10日,特朗普在鐵鏽地區展開大規模連場集會,主打攻擊民主黨的能源政策,民主黨基本無力招架。其在鐵鏽地區的窘况就是特朗普最後一輪攻勢的結果。

這次選舉中更能讓人看清民主黨為何無法留住產業工人。民主黨中的進步派鼓吹「綠色新政」,要廢止化石能源,這種訴求和能源產業工人的利益截然相反,絕無調和空間。民主黨的困境更在於,他們根本無法提供這些工人其他選項,可以挽留他們。於是藍領工人(特別是白人)就無法再和民主黨站在一線了,只能愈來愈走向特朗普的共和黨。

經過兩次選舉,特朗普已把俄亥俄和艾奧瓦從搖擺州變成紅州。而原先屬於藍色長城的鐵鏽三州也毫無疑問地成為搖擺州。特朗普這次料雖失敗,但若民主黨決意推動綠色新政,整個五大湖的產業帶區在4年後或8年後,可望成為共和黨穩定的票源。

民主黨「南征」:人口轉移的結果

與共和黨「北伐」相對,民主黨「南征」的趨勢同樣明顯。從2016年起,陽光帶州(Sun Belt states)逐漸成為民主黨主攻的地帶。希拉里在2016年拿下內華達。至截稿時,拜登今年不但可望繼續拿下內華達,還有望反轉亞利桑那。從開票可知,正因亞利桑那的11票,一下子令拜登峰迴路轉,即使輸掉了賓夕法尼亞,也能憑密歇根和威斯康星拿到270票,意義重大。民主黨在陽光帶州的目標還包括佛羅里達、北卡羅萊納、佐治亞甚至得州。在這些州,民主黨愈來愈接近反轉,但按截稿時數據,仍未足以成功。

民主黨南征不是政黨重組的結果,而是人口轉移的結果,即大量原本是民主黨票源的人遷入這些州。陽光帶州的移民有兩種。第一是來自墨西哥、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的拉美裔移民,在亞利桑那、內華達、新墨西哥、佛羅里達等地區,他們成為民主黨的生力軍。第二是高學歷移民。由於南方發展,美國人有南遷趨勢。在東北和加州等地的高科技公司出於成本考慮也不斷遷入這些州。南方也逐漸建成高品質的大學、科研和高科技創業中心。北卡、佐治亞乃至得州都是目的地。高科技移民也是民主黨的鐵票。

可見,共和黨北伐和民主黨南征背後的脈絡相差很遠,其效果也不同。政黨重組由於利益關係把一整個大區塊的人推向共和黨;而人口轉移則有內部移民(從其他州遷來)和外國移民兩種,前者在選舉中更重要,但不影響總體人口。

拉美裔對特朗普支持度增

2018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在陽光帶州掀起藍色浪潮,他們確實有理由期望一舉「紅州翻藍」。然而,儘管從人口結構中,這已經接近成為可能,但他們忽視了,雖然高學歷移民由於價值觀多半穩定地支持民主黨,但拉丁移民則未必如想像中是民主黨的鐵票。結果,拉丁裔在這次選舉中,在不少陽光帶州拉了民主黨的後腿。

這次選舉中的一大新現象,就是拉美裔對特朗普的支持度高了很多(註3)。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經濟因素。在疫情期間,拉美裔受到雙重衝擊,一方面,他們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另一方面,他們受失業的衝擊更嚴重。這些「手停就口停」的拉美裔,「生命誠可貴,麵包價更高」,是無奈的選擇。他們寧願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險,也希望盡快重開經濟,養家活兒。於是在他們看來,特朗普主張重開經濟的政策是愈快愈好,而把主張「防疫優先」的民主黨視之為刻意阻礙重開經濟。民主黨的政策沒有抓住這批選民,造成繼續飲恨多個陽光帶州的重要原因。

註1:nyti.ms/34WKTQv

註2:bit.ly/3oVGXrf

註3:cbsn.ws/34WP276

作者是旅美歷史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