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由「五中」看中共人事特色(文:劉銳紹) (09:00)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外界主要圍繞經濟範疇討論,但從「五中」一些蛛絲馬迹透露出來的其他信息更值得注意,尤其是人事佈局方面。不妨見微知著,研究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動向。

沒有高層人事變動信息

在過去幾屆的「五中」,先後出現一些預知或可預期的高層人事安排,例如十三屆「五中」,鄧小平把中央軍委主席的位置交給江澤民;十七屆「五中」,增補習近平為軍委副主席。由此推論,如果像過去中共領導人仍有退休默契(兩屆10年)的話,當現任最高領導人完成第一個5年任期之後,就會亮出可能的接班人選,讓他(們)有足夠時間表現自己,建立日後的管治威信。但今屆「五中」沒有,任何高層人事變動的信息也沒有。

記得去年「四中」之前,曾傳聞胡春華和陳敏爾可能成為政治局常委,但後來沒有成事。很明顯,由於中共高層已有「新默契」,於是打破「兩屆10年」的舊默契,習近平也通過修憲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而黨章又沒有總書記任期的限制。這些「新默契」貫穿在連串佈局之中,也反映在「五中」之上。

「習集權」更鞏固 影響延續到2035

就在這個時候,官方突出宣傳「五中」的兩個「首次」。其一,這是首次把「五年規劃」(即「十四五規劃」)和15年的遠景目標(即到2035年)放在同一次中央委員會全體大會上通過(過去都是在不同的會議上通過的),顯示兩者緊密互扣。官方同時宣示,習近平是規劃起草小組組長;換言之,習近平的影響、主導甚至主政將延續到2035年,也就是接近中共「二十三大」的時候。

其二,「五中」後首次用中央委員會的名義舉行記者會,突顯中委會的重要性和領導作用,而剛通過的《中委工作條例》,連決定議題的權力也歸到習近平手上,顯示「習集權」進一步鞏固。

由此可見,「五中」沒有人事變動的信息是因為「沒有需要」,延伸下去的結論就是:既然「沒有需要」,而且「沒有人能接班」(不管這是因為沒有人才還是不讓人才冒尖),那麼,官方將可宣傳「習核心任重道遠,繼續領導振興中華」了。

江金權、韓文秀 或接替王滬寧、劉鶴

不過,雖說沒有高層人事變動的信息,但外界特別關注在記者會上「冒尖」的江金權和韓文秀。江首次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身分亮相,說明他已坐正,取代任此職18年的王滬寧。須知,中研室主任無論責任和權力都很大,一般由政治局委員或常委出任,但江金權現在連中央委員也不是,卻負起王滬寧(政治局常委)的工作,其仕途的遠景可想而知。再看他過去的分工,主要負責黨的建設,升為政研室副主任後分管日常工作,是「十九大」文件起草組成員之一,處理黨章修改工作。外界指他是習近平的兩大「文膽」之一(另一人是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完全合乎習的需要。

至於韓文秀,現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外界視為習近平的「經濟文膽」。他不單多次參與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每年年底最重要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垂直與地方政府聯繫,成為貫穿中央與地方的一個渠道,屬實權派。

看江金權和韓文秀的軌迹,可以看到中共人事安排的一些文化,正面的可以說是「人事藝術」,另一個角度則可以說是權謀運用。這裏又有4點值得觀察:

(1)江、韓二人可能分別接替王滬寧和負責經濟的現任副總理劉鶴,成為習近平信得過的政治和經濟大智囊、大推手。

習不會在現任政治局委員中選接班人

(2)從習近平起用新人,以及他對現任其他領導人的成績並不強調,預示他不會在現任的政治局委員中挑選接班人,在年齡上也不大可能;而在政治局常委中,連最有可能留下來的王滬寧也勢將在「二十大」(2022年)引退,那就只有習近平一人繼續「勉為其難擔大任」了。

(3)即使江、韓二人成為習近平日後倚重的人,但如按正常程序,他們要從「非中委」上升到中委,進入政治局,再晉升常委,起碼3屆(即到2032年中共「二十二大」);由現在起計,至少要12年才能成為常委,再過另外5年才可能接班,肯定也不會構成對習近平的威脅。

(4)細看江、韓的履歷,前者原來曾跟王岐山工作,2016年擔任中紀委駐國資委紀檢組組長;後者則跟李克強有某種交集,曾任職國務院研究室。從正面角度看,習近平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料之人」不管來自五湖四海,同樣可用。但官場中總有另類說法──江、韓二人過去的經歷,正好讓習近平更了解李克強和王岐山,方便做好各種應對。容或這些說法都是游談無根,但正好說明中共政治不透明,才會產生各種推斷。

湖北、武漢前書記亮相 值得關注

不過,「五中」有些人事現象倒是真實出現的。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後下台的前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和前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仍保留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身分),雙雙在「五中」亮相,而且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中得到令人欣羨的曝光率。筆者不猜測背後是否有另類信息,但在中共的政治文化裏,這倒是值得關注的,或可說明他們被免職跟「因抗疫不力而問責下台」未必是一回事。

政治上不出事 就沒有問題

類似的事例已有不少。早如1988年因鐵道事故頻生而辭職的丁關根,後來上升至政治局委員;因松花江大污染而下台的解振華、因處理「沙士」疫情不善而下台的北京前市長孟學農,都保留部級待遇,日後還獲安排其他重要工作。這已是中共官場文化的一種規律:政治上出了問題,才有問題,其他不是問題的事情都會成為問題;政治上不出事,就沒有問題,其他有問題的事情都不是問題。哀哉!這些問題不認真對待,問題就永遠都是問題。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