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呃Like成癮的警號(文:陳帆川) (09:00)

最近才把Netflix的話題作The Social Dilemma看完,確實是大眾不可多得的社交媒體教材。今時今日,人人大概知道什麼是演算法,但對資訊提高警惕的又有幾人?該片以《黑鏡》形式的戲劇,鮮活地將演算法的邪惡一面呈現出來。

紀錄片的內容留待讀者自行觀賞,不過類似的警告已非首次出現,世界更一度流行講facebook過時、不道德,發起刪除帳號的運動,然而時至今天包括它在內的社交媒體用戶數量繼續有增無減,為什麼?

首先,我們都主觀地對於自己的判斷能力太有信心,自認為懂得過濾資訊,不為意社交媒體的界面往往誘導我們未思考、先行動,轉發了再算。只要簡單地做一個實驗——回看自己一年前的帖文、轉發與留言,不難發現當中很多言論我們現在都想收回去,又或者覺得毫無意義。因為很多社交媒體內容旨在激發用家的即時情緒,刺激我們未經思考便點讚、分享、留言。當用家情緒過了,事後回看,自然覺得無聊,或者覺得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時刻保持冷靜 防止誤中情緒陷阱

第二,每逢談到社交媒體的害處,很多人立即提出刪號戒網,包括The Social Dilemma也有類似的建議,但顯然不切實際,尤其現今很多人的工作本身就要用到社交媒體。既然它無可避免,我們唯有用得聰明一點,其中一個最容易迫使自己保持清醒的方法,就是在每次點讚、分享、留言之前,先強迫自己思考15秒。社交媒體不再單純是嘻嘻哈哈的遊樂場,創作者都是操控情緒的能手,我們要時刻保持冷靜,才能防止誤中情緒陷阱。

第三,雖然現今網民極之抗拒閱讀跟自己立場相左的觀點,例如黃絲和藍絲、美國兩黨支持者等,兩派在網上只有罵戰,沒有討論餘地。不過恒常閱讀對家觀點確實有助自己逃離演算法的操縱,反思個人立場。由於網上內容絕大部分是為了騙點擊率賺錢,攙雜大量情緒,如果觀點跟自己相反,便完全無法看下去。這裏替《明報》賣一句廣告,雖然網民愛揪着媒體的某一篇文章來判定報章是黃是藍,但這裏的觀點版確實海納百川。黃絲在這裏讀罵政府的文章,或藍絲在這裏看撐政府的文章,可能都嫌不夠過癮,但在這裏了解對家的觀點,應該最容易入口。

愈過癮,才愈容易成癮,就如該片節錄——只有兩個行業將客戶稱為「用家」:毒品和軟件。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