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左右為難:台港官方關係之起伏(文:黃秋聲) (09:00)

近年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官方關係每况愈下。台灣陸委會駐港機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處長嚴重光兩年前離任後,繼任的盧長水一直未獲簽證。近日兩地政府為台灣殺人案疑犯陳同佳回台灣投案互相批評,亦沒有為疫情下建立旅遊氣泡作出商議。這樣的現况令人十分憂慮,不禁問為何兩地的官方關係已接近破裂邊緣?

英殖時期政治默契下共存

回望歷史,自1956年香港發生由親台勢力發起的「九龍暴動」後,英國一直容許兩岸的勢力於香港並存,條件是兩岸的駐港機構均不能以官方名義在香港出現,及不能影響英國在香港的管治權。這也成為一種三方面認同的默契。英國人基本上一視同仁對待親台與親中團體,例如每年10月1日,親中團體可以在香港各處高掛五星紅旗慶祝;到10月10日,親台團體也可以高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慶祝。英國人也讓親中及親台工會在1995年立法局改選前各佔一個勞工界的議席,兩岸也可在香港從事商業活動。當英國人感到在香港的管治受威脅便採取行動,包括先後把親中及親台人物遞解出境。總體來說,在英國殖民時期兩岸勢力在政治默契下可以在香港共存。

回歸前後兩岸調整部署

直至近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日子臨近,中國大陸及台灣也調整了在香港的部署。

1995年,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發表《香港涉台問題基本原則與政策》。當中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台灣地區之間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官方接觸往來、商談、簽署協議和設立機構,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或經中央人民政府具體授權,由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批准」,及「台灣現有在香港的機構及人員可繼續留存,他們在行動上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得從事損害香港的安定繁榮以及與其註冊性質不符的活動」。大陸表明1997年後香港特區與台灣的關係,除了維持英國與台灣的原有默契外,還加入了「一個中國」原則及由中央政府擁有最終決定權。

此時,台灣正推行李登輝總統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政策。台灣對香港的策略發生了明顯的轉變,表面上把親台勢力從香港撤退,包括不再慷慨補貼在香港的親台機構,其中《香港時報》及「民生物產」便先後結業,亦沒有具體行動反對英國清拆調景嶺。實際上,台灣對香港有更深一層的考慮,亦於日後以另一種方式遙距發揮影響力。

回歸前夕,候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委任了獲中國大陸信任的葉國華先生為特別顧問,專責處理特區政府對台事務。葉先生親自拜訪各個在香港的台灣僑團,解釋特區政府的對台政策,並請他們諒解回歸後不能再公開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請他們把旗掛在室內(註1)。

1997年7月1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代表台灣到香港出席回歸慶典。「中華旅行社」舉辦慶祝雙十酒會,邀請葉先生出席。葉先生進場後,馬上開始奏唱《中華民國國歌》及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事後大陸責難葉先生有公職身分不應如此出席該酒會,葉先生則向大陸解釋出席酒會是以「港事港辦」的方式應對;而在港台灣團體也向葉先生表示是精心部署有關安排(註2)。

台灣希望駐港機構「中華旅行社」能成為「中華民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並希望時任中華旅行社總經理的鄭安國先生能與其他國家駐香港的領事看齊,目的是挑戰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突顯出中華民國的存在。雖然台灣的駐港機構代表已比殖民地時期獲得更多的機會公開宣傳及介紹台灣,包括出席屬特區政府的香港電台節目,但台灣政府並不着眼於此。隨後,鄭先生在香港電台節目中公開宣傳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台灣政府明顯已不再重視在香港的非政治活動空間,而着眼於宣傳中華民國的主權及民主成就,及透過批評在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以突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

過去4年兩岸關係緊張  台港官方關係轉差

台灣與香港的關係已持續受兩岸關係及台灣的大陸政策所影響。當兩岸關係回暖,兩地便可以在以往的默契下相安無事,更以務實和靈活變通的手法,繞過政治上的障礙,成功把「石棺藏屍案」疑犯移送回港。「中華旅行社」可以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而兩地政府亦為兩地民眾提供網上簽證的方便。

過去4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官方關係也隨之轉差。在香港發生的修訂《逃犯條例》事件,成為台灣政治人物在選舉中的助選籌碼,用以攻擊對手及凝聚支持者,獲得政治利益。台灣亦以其民主政治體制,吸引認同相關價值及抗拒大陸的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及從政者,和應台灣政府的看法之餘,也互相呼應支持對方。香港已成為台灣政府對抗中國大陸其中一條戰線。

特區政府及香港的各大機構亦已在過去幾年自行封殺「中華民國」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出現於公眾視野,包括在展覽中去掉展品中的「中華民國」及「國立」字眼,亦在球賽中要求球迷收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註1)。近期,大陸也透過《港區國安法》作出反制,由以往只是口頭上提出「一個中國」,改為要求台灣駐港人員簽署「支持『一個中國』切結書」,否則便不續期工作簽證。可以說,以往雙方的默契已差不多被破壞得蕩然無存。

無論是以往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政府,或回歸中國大陸後的特區政府,在對台灣的決策上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只能身不由己或在揣摩上意下被動回應。特區政府的官員更不善於處理複雜的政治問題。

台港關係應和兩岸關係保持一定距離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又熱愛台灣的香港人,我認為台港關係應和兩岸關係保持一定距離,免受兩岸關係影響,並恢復以往默契,促進發展經貿文化交流,務實解決涉及兩地的各項問題。縱使「一國兩制」從未獲台灣主流社會接受,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敗,不會動搖大陸追求與台灣統一的決心,而香港版的「一國兩制」亦不會是大陸對台灣的統一方案。讓台港關係避開兩岸關係的起伏,不單對兩地民眾有利,亦至少保留香港這個讓「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的兩岸溝通管道獲得保留。這對兩岸三地也有利。

註1:香港電台,《議事論事:被褪色的中華民國》,2017年6月8日

註2:有線新聞:專訪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 華  指中央不再「港事港辦」,2020年4月22日

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院舊生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