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以相對優勢解讀STEM男女失衡的迷思——與蘇教授和趙教授商榷(文:張熹晴、黃子純、曾華科、鄭嘉盈、鄭穎瑩、邱峻輝、黃智穎) (09:00)

香港教育大學蘇詠梅教授和趙永佳教授於5月4日在《明報》觀點版上發布了〈香港欠「STEM女生」〉一文,指出香港女生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較多選擇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以外的學科,因此社會各界應多鼓勵女生,以提升其對STEM學科的興趣和信心,增加她們投身STEM行業的機會。首先感謝蘇教授和趙教授對教育界的貢獻,尤其是在科學和通識教育方面,但對於文章的觀點,我們並不完全認同,因此撰文回應,與兩位教授商榷。

STEM學科真的太少女生?

圖1所見,其實STEM科目中男多女少的現象,不一定意味「太少女生修讀理科」。根據2012至18年中學文憑試數據,女生選修STEM科目總應考人次為179,751,男生STEM應考人次為257,399。表面上這好像印證了理科中男多女少的事實。不過,當我們較宏觀地閱覽統計數字,結論卻截然不同。女生選修科目總應考人次為448,790,其中人文學科女生應考人次為189,356(42%),和報考STEM的女生人次(40%)相若,各佔女生選修人次四成左右。男生選修科目總應考人次為453,937,理科人次為257,399(57%);男生文科人次為142,158(31%),約為男生STEM應考人次的一半。這反映女生選科分佈平均,人文、數理修讀人次呈均勢;相反,男生文理比例懸殊,報考理科的人次近六成,文科只有三成,向STEM學科大幅傾斜。由此觀之,選擇修讀STEM的女生着實不少,只是選擇STEM的男生數量驚人,使理科的男女比例失衡,最終產生甚少女生修讀STEM的印象。

兩位教授在文章中亦有提及女生不選擇修讀STEM學科的部分原因是源自她們的自信心和抱負不及男生,以及家長的期望較低,因此家長及各界人士對女生的鼓勵尤為重要。然而,近期多個研究發現,相對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這一因素比起社會文化因素對選擇學科有更深的影響,因此單單鼓勵女生修讀STEM學科似乎不是推動女生投身STEM行業的最佳方法。

相對優勢是男多女少的主因

相對優勢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當我們將這個概念套用在選科的情景,意即同學在大學選科時按照自己的強項而並非絕對成績(absolute advantage)來選擇。圖2假設一位男生在理科獲得60分而另一位女生得80分,假若他們對理科的興趣相同,我們會推斷女生選讀理科的意欲較強。然而,普遍考生選科時未必單獨考慮個別科目的成績,而是就文、理各科成績作綜合考量。當女生在文科獲得90分而男生只有50分,從女生的角度考量,相對在文科取得90分,自己在理科只有80分,由此我們會推斷女生將選擇自己有相對優勢的文科。另一方面,男生在理科獲取60分,相較文科的50分高出不少,那麼我們自然也推測男生會選擇自己有明顯相對優勢的理科。上述假想個案說明了選讀科目時學生不是純粹按照自己單一科目的絕對能力,即使單一科目的成績遠超儕輩,也會因為另一科目表現更為優秀而最終選讀自己更強的科目。換言之,學生選擇修讀STEM學科的意欲不僅基於自己理科的表現,文科的成績也會成為是否選擇STEM科目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3所見,據考評局發布數據(2012至19年),男生在數學科的表現極為優越,當中取得5級或以上的比例高達接近16%,而側重語文的核心科目只有大約6%,數學比其他核心科目高出一倍有餘,可見男生在數學科擁有極大的相對優勢。相反,女生在4個核心科目表現甚為平均,各有約11%至12%考生獲得5級或以上的成績,可見女生在數學科並無相對優勢。由此可見,即使女生在數學科的絕對成績稍遜於男生,但導致女生選擇STEM以外學科的究極原因,在於男、女生在數學科的相對優勢存有差別,男生擁有突出的相對優勢而女生卻不然。由此推斷,即使部分女生在理科表現優良,甚至成績及興趣都高於男生,也會因為其文科成績更高,人文學科相對優勢較大,因而棄理從文,導致最終選讀理科的女生比男生少。

其實,外國已有多名學者對於相對優勢的影響作出研究。去年7月,Breda及Napp分析了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數據,發現在數理表現同樣傑出的香港學生當中,女生選讀理科的意欲相較男生低。然而在對照(controlled for)相對優勢後,女生選讀理科的意欲反而比男生更高。這一現象反映考生在選科時更為看重自己的相對優勢,而非絕對成績。

更甚,根據同一研究,相對優勢也會影響學生對不同科目的自信心。學生建立對個別科目的自信心,是基於自己在該科目的絕對表現和相對表現(相對其他科目的表現)。假設一位女生文理兼優而另一位男生理科優異卻文科平平,縱然女生和男生理科成績相同,女生也會因為自己各科成績同樣優異而較難察覺個別科目(如理科)成績同樣優秀,不會就個別科目的表現而感到尤其自信。相反,男生在理科表現優秀,但由於其他學科成績相對遜色,在映襯下男生更着眼自己最為傑出的學科,因而在理科更感自信。由此,我們得知,相對優勢是對於學生在不同科目(尤其理科)建立信心而言重要的一環。上述研究亦同樣印證這一說法,對照相對優勢後,女生選讀理科的自信與男生相若。

總括而言,女生因文理兼容,理科的自信心及選讀意欲不如只擅長理科的男生高。兩位教授建議各界提高女生對理科的興趣及信心,這固然對於女生在選科權衡各項因素時帶來影響,亦可能使更多女生選讀STEM相關的學科,但在實際執行時相信會有一定的限制。因為女生文理兼擅,在致力提升女生對理科的興趣時,她們仍然在數理科目未有明顯的相對優勢,未能有效地大幅提升對選讀理科的信心及意欲,繼而在修讀STEM學科的抉擇有所卻步。

近年,香港政商、教育界大力推動STEM教育,冀望更多女性積極投身科技行業,不僅能夠提升本地創新科技的競爭力,同時希望收窄行業男女不均的現况,甚至逐漸趨向男女比例均等。然而,在現時STEM教育的風潮之下,我們或許有必要思考:究竟在推行不同政策的背後,應該優先考慮女生的個人能力和興趣,還是需要依從政府的施政慣性,冀望邁向未來科技發展的願景呢?

作者張熹晴、黃子純、曾華科、鄭嘉盈、鄭穎瑩是中學生,邱峻輝、黃智穎是中學老師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